让学生之文大气磅礴让学生之神昂扬奋发
一代伟人邓小平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就是说要培养有远大抱负、深远目光、博大胸怀、豪迈气魄的现代化建设接班人,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语文教师应以作文教学为平台,鼓励学生写大气之作,培养学生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因为“文如其人”,文章往往能反映作者的精神、思想、立场和世界观,甚至看出他(她)能否担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著名的革命家任弼时11岁时曾留下如下日记:
“夫我国之中,寸土之地,皆我祖宗披荆斩棘,沐风栉雨,以积德而累功,保世而滋大,不知若何艰难也!而今强国鲸吞鼓颐,吞食张吻,掠我土毛,腥我天地……我辈当如烈火之烧心,众镝之丛林,芒刺之负背……”
这是何等的大气之作!这是何等的见识和心胸!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现实却不容乐观。
首先,中考作文命题导向的缺失。国外中考作文题往往是注重大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如美国中考作文是这样一些题目:“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全球暖化会如何影响今后的政治”、“外国人对你的国家带来的问题比他们带来的利益多吗”、“我心目中的美国”、“谁为世界大战埋单”等。而近年来国内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大都要求学生写小趣味、小风波,体现小情感,小境界。如“被自己感动”、“你辛苦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难忘的那张脸”、“从那一刻开始”、“我心目中的_______”、“生日快乐”、“那时我______”、“我眼中的________”等。两者一比,大相径庭,这是“指挥棒”造成的遗憾。
其次,教师对新课标意思的曲解。语文新课标要求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所以大多数老师就引导学生一味着眼“小我”,从情感细腻处着手,讲真话,道真情。殊不知并非只有写“小我”才能抒发真情,梁衡有言“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利之所在,情必所钟。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
他提倡的就是写大事、大情、大理,写一点有磅礴正气、党心民情、时代旋律的黄钟大吕式文章。
最后,学生对国事、政事、民事、时事的淡漠。大多数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攻‘教科书’”,偶尔接触电视、电脑等媒体,也只是关心动画、娱乐类节目,对一些新闻节目不理不睬,因此作文里出现的往往是“小喜小悲,小怨小怒”的温柔感,“小桥、流水、斜风、细雨”的浪漫感,不是孩子气十足,就是阴气旺盛。
试问,一味地在“小事”、“小我”中低吟浅唱的中学生怎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怎能挑起国家和民族的大梁?这样的国家、民族怎能跟欧美等国家竞争呢?所以鼓励学生写大气作文,培养学生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何为大气作文呢?笔者觉得要具备三个因素。
一是素材有热气。是指与时俱进,选取新鲜材料,即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让自己的心与时代的心一起跳动,让自己的文章同社会脉搏一起跳动。如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玉树大地震、欧洲债务危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非洲第一次世界杯、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韩美军事演习、中日钓鱼岛之争、房产新政等都是鲜活的素材。
二是主题显正气。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必须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积极向上,
有浩然正气。爱国爱民、赤胆忠心的崇高美德,反腐倡廉、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爱岗敬业、
初中语文论文:让学生之文大气磅礴 让学生之神昂扬奋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