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黑龙江省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赵鸣雁
水、电解质紊乱
体液的成分:水+电解质
体液的分布细胞内液:占体重:男40% 、女35%
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
细胞外液:占体重:均为20%
血浆:5%
组织间液:15%
功能性细胞外液:90%
(体重的1-2%)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10 %
结缔组织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
体液的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
男性体重的60%,女性50%,新生儿80%
体液
体液中的电解质
细胞外液
阳离子:Na+
阴离子:Cl-、HCO3 - 、蛋白质
细胞内液 阳离子:K+、Mg2+
阴离子:HPO42- 、蛋白质
体液的渗透压
内外相等——290-310 mmol/L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
渗透压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
(影响水的重吸收)
敏感
血容量
肾素—醛固酮系统
(影响钠、水的重吸收)
更重要
容量失调:等渗液体改变细胞外液量变化
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水的变化渗透压改变
低钠或高钠血症
成分失调: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钙、酸碱
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物质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
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
特点
水钠成比例丧失,血清Na+正常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不口渴
病因
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瘘、大量呕吐
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腹腔感染、烧伤、肠梗阻
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
◇平衡盐溶液和等渗盐水
◇防治低钾血症
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继发性缺水)
特点: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细胞外液低渗——不口渴
根据缺钠程度分三度轻:血钠<135mmol/L
中:血钠<130mm0l/L
重:血钠<120mmol/L,
病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应用排钠利尿利、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
◇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需补充的钠量=[血钠的正常值-血钠测得值]×kg×(男)/(女)
当日补充1/2 +
◇重度缺钠,应先补足血容量
◇碱性药物的应用
◇注意补钾
低钾血症()
原因:入少—长期进食不足、补液病人补钾不足
出多—经肾丢失过多、肾外丢多(消化液)
分布异常—组织内转移
临床表现:神经肌肉—肌无力、软瘫、反射减退或消失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肠麻痹
心血管—心脏-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辅助检查:ECG—T波低平倒置,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U波
代谢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治疗
◇病因治疗
◇见尿补钾,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注意速度和浓度
5%葡萄糖液1L中加入10%氯化钾10~20ml
每g氯化钾必须均匀滴注30~40min以上
不可静脉推注
中心静脉——10‰、20‰、30‰
水盐平衡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