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痛风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湖北省宜昌市 443500
摘要:目的:对药物引起痛风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药物引起痛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药物品种较多。结论:药物引起的痛风为一种较为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药物;痛风;药物不良反应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为临床特点,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笔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引起痛风的资料,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当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可引起尿酸潴留,而当大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时则会增加尿酸的排泄量。因此,长期小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张辉[1]报道,1例男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连续2个月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2个月后血尿酸增高,拍片提示跖趾外侧缘可见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考虑其为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尿酸排泄而致的血尿酸增高,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并对症治疗5天后上述症状较前明显好转,15天后局部症状缓解,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发病。
2 抗结核药物
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均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减少尿酸的排泄量,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2]。蒯碧华等[3]报道,1例男性患者因肺结核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治疗
7个月开始反复手足小关节红、肿、热、痛半年及活动障碍,继续用药至13个月时症状加重,考虑到吡嗪酰胺可引起血清尿酸增高,故停服吡嗪酰胺,并对症治疗,同时继续服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抗结核治疗,结果经治疗一月后,患者关节疼痛消失,各关节无红、肿、热、痛等症状,血清尿酸值恢复正常。此外,陈富华[4]和赵力力[5]也有关于抗结核治疗时吡嗪酰胺引起痛风的类似报道。作用机理是可能是吡嗪酰胺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使血清尿酸增高,沉积于关节所致。同时还应考虑患者对吡嗪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引趋细胞破坏,而使黄嘌呤增加,最终导致血尿酸急剧升高,引起关节剧痛。
3 降压药
ACE-I 类高血压药会让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扩张;而β受体阻滞剂类高血压药会使高血压患者心跳脉搏减缓,在这两种高血压药物长期的作用之下,身体末梢处的细胞代谢将变得更差,进而导致尿酸盐结晶特别容易沉积在关节处而引发痛风。
范贝瑟[6]报道,1例男性患者因高血压病首次服用赖诺普利,用药至第10天,突然感到右足姆趾关节疼痛,且红、肿、活动不便,经检查血尿酸1030μmol/L,左足关节正、侧位片显示左姆趾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大,诊断为痛风。停用赖诺普利,改用波依定治疗,7天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尿酸495μmol/L,复用赖诺普利,5天后关节疼痛再次出现,经停药同法治疗5天后症状消失,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常建军[7]报道,1例高血压患者服用卡托普利第16天感右足拇趾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血尿酸1034μmol/L,右足关节正、侧位片示右拇趾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大,考虑痛风,停用
药源性痛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