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题目: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涉及到上游的冶金、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石化、塑料、玻璃、化学、纺织等工业领域,其产业链还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诸多行业。汽车产业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制定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在产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的成本,形成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合力,造就主导产业强劲的竞争力,由于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效应,加快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集群理论
(一)、国外相关理论
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世纪末)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而后,韦伯(1909)的工业区位理论,科斯(1934)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克鲁格曼(1991)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波特(20世纪中后期)的新竞争理论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入,产业集群理论也不断趋于完善。
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1909)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导致的。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1] [M].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97:P564-568.
1]
韦伯的区位集聚论(1929)是韦伯在其区位理论中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聚的原因,首次建立了有关集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因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和分散要素,分散要素是集聚要素的相反倾向而已。[2] ,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135-138.
所谓集聚要素是使某一点集中产生优势,或成本降低的集聚,而分散要素是使生产分散化产生优势的要素。并将之归结为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还指出了一般原因对于工业集聚比特殊原因起更加重要的作用。韦伯的产业集聚理论有一定的创新性。
马歇尔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这种生产要素,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韦伯则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互相靠近取决于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
保罗·克鲁格曼(1991)是第一位把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研究的经济学家。他和其他新贸易理论学者一样运用了内生因素的概念,解释规模经济、历史路径依赖等因素对形成集群区域的作用,并对企业集群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模型认为,企业和产业一般趋向于在特定的区位集中,然而,不同群体和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该模型从一个地区需求结构变动对产业链条的扩展影响角度解释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隔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问道九霄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3-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