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上1、画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惊:吃惊,害怕。
2、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译文】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太阳。:依傍。: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尽,使达到极点。:眼界宽阔。: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4、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注释①寻:寻访。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③不遇:没有见到。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⑤言:回答,说。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⑦处:地方。
5、悯农两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除草,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6、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注释⑴宿:住,过夜。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⑷语:说话。⑸恐:恐怕。惊:惊吓。
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无,没有。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人踪:人的脚印。孤:孤零零。蓑笠(suō):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独:独自。
8、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注释⑴凌寒:冒着严寒。⑵遥:远远地。知:知道。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下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10、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1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注释①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②解:分解。③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④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⑤过:经过。⑥斜:倾斜
12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注释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③林樾(yu)
1-----4年级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