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
第八章
重点:基桩竖向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群桩基础计算及桩基础设计(难点)
1) 十九世纪以前,木桩;
2)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材料和动力进步,钢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应运而生;
3) 20世纪20年代后,产生了名目繁多的桩型和工法;
4) 20世纪40年代初期,随着大功率钻孔机具的研制成功,钻孔灌注桩首先在美国问世,并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 桩基础-概述
钻孔灌注桩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对桩
基理论的研究工作,其发展经历了先实践
后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提高过程。然而
面对被不断突破的工程规模及尺寸、不断
刷新的群桩规模,其所面临的理论缺失和
技术难题更是岩土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桩基础-概述
1、桩基础及其应用
桩基础(又称桩基------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
其作用------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弱地层或水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
基桩------桩基础中的单桩。
软土层
§ 桩基础-概述
§ 桩基础-概述
优点
将荷载传递到下部好土层,承载力高
沉降量小
抗震性能好,穿过液化层
承受抗拔(抗滑桩)及横向力(如风荷载)
与其他深基础比较,施工造价低
缺点
1、工程造价较高
2、施工较一般浅基础复杂
3、施工对环境影响
打入式预制桩施工噪音;
钻孔灌注桩的泥浆
§ 桩基础-概述
(1) 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及重型厂房等结构荷载很大,而对基础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要求高时;
(2) 水上建筑物;
(3) 深持力层,高地下水位;
(4) 抗震地基:考虑液化等;
(5) 对沉降非常敏感的建筑,如精密仪器或大型设备的基础,需要减小基础振幅、减弱基础振动对结构的影响时
桩基础的适用范围
§ 桩基础-概述
3、桩基设计内容
桩基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
(2) 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设计值;
(3) 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
(4)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5)桩身结构设计;
(6)承台设计;
(7)绘制桩基施工图
§ 桩基础-概述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包括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 桩基础-桩及桩基础的分类
第八章 桩基础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