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传染病手术的术中安全防护探讨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2)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医务人员对职业性血液传染病的重视,减少手术过程中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方法:通过对96例血源性传染病手术患者术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手术患者,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规范术中操作规程,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结果:96例血源性传染病手术顺利完成,参加手术的所有医护人员均没有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术中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规范化培训,积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是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传染病;手术室;职业暴露;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84-01
在医疗工作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医护程序中有创性操作(如血液透析、留置针等)的增加,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而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手术更加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转变了发展模式,从传统的传染病转型为“小综合、大专科”的医院。部分医院建成了外科、妇产科、手术室。而大部分手术患者都是合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手术室医护人员每天直接接触到这些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术中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因此,做好术中安全防护工作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医务人员对血源性传染病手术的重视,本文对血源性传染病手术安全防护措施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3月共完成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手术96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20-67岁之间。其中脾功能亢进、乙肝手术8例,丙肝手术2例,梅毒剖宫产手术5例,艾滋病剖宫产手术8
例,艾滋病并疝气手术1例。全身麻醉71例,硬膜外麻醉25例。
2 安全防护措施
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安全意识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是由于相关人员长时间接触传染性体液或者血液引起的暴露,经皮损伤暴露是最常见的,高达80%[1]。手术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间长,且接触频繁,风险性很高,因此,一定要加大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科室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通过讲座、集体讨论以及演练等不同方式,使手术室医护人员能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并熟练掌握标准预防、职业暴露以及发生血源性暴露后的处理流程。此外,及时有效的进行安全教育是控制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当手术室接到血源性传染病手术通知单后,再次组织术前学习讨论,强化术中防护意识,熟悉操作流程和防护措施,对术中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讨论,提出防范措施,达到人人提高意识的目的。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人员准备杜绝安排有皮肤损伤的人员参加手术,最好安排有手术经验、技术娴熟、做事沉稳的人员参加;参加手术者必需穿上一次性连体带帽手术衣、带双层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隔离长靴,术中手术衣和口罩一旦被污液溅湿应立即更换;手套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术中除了一名器械护士外,另安排两名巡回护士,一名在手术间内,负责台上物品及台下管理,另一名则在手术间外,负责添加术中需要的特殊物品。
手术间准备将患者安置在隔离手术间,提前30-60分钟开启层流。将术中用
血源性传染病手术的术中安全防护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