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见度下的管制措施
民航西南空中交通管理局四川成都 610202
摘要
现代飞行中,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和正常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所有的气象要素中,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低能见度天气能导致机场关闭、航班延误,并且给航空管制员的技术和心理带来影响和挑战,在飞行史上,因能见度不好造成重大飞行事故的事例很多。本文重点论述了低能见度影响下的航空管制。
关键词:能见度;飞行影响;管制措施
引言
飞行跑道的天气好坏,关系到飞机安全起落;而跑道上能见度的恶劣与否,对飞行尤为重要。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机场和机型,其导航和盲降设施日趋完善,大大减低了低能见度对飞行的危害程度。但是,随着重型和高速度飞机的出现,对能见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机型越重,速度愈大,飞机的运动惯性和转弯半径也越大,在低能见度情况下,驾驶员要立即改变高度、航向,以至飞行姿态的缓冲时间,也就愈显得短促。所以,能见度与航空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决定能否飞行、飞行气象条件简单或复杂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低能见度下的管制指挥
确立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的管制中心思想:控制空中交通流量在保持低流量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向航空器提供天气等各种情报,协助机组在不违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做出决策,实施飞行,保障飞行安全。
低能见度影响下的进近管制
低能见情况下着陆要严格掌握机场天气标准,不得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并做好机组配合。
(1)管制员应尽量按照仪表进近程序实施管制工作。仪表进近程序是严格按照程序设计理论设计的,它一方面使航空器完成着陆状态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为航空器下降高度提供超障保护[23]。飞行人员和管制员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仪表进近程序实施进近着陆,低能见度气象时尤其应该如此。
(2)做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受低能见度影响管制的调配预案可能不断被打乱、被否定,甚至被全盘推翻,这是脑力劳动者最容易疲劳进而发生失误的情况,所以保持较低的飞行流量是做好复杂气象条件下管制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有些管制员可能会认为流量大一点没什么,面对地面机组的催促和质问,限制流量反而害怕被认为管制能力差,但实际的情况往往是等你把大量的飞机接收进来或放行出去时飞机朝同一个天气好的区域行进,进港飞机因为天气要申请下降高度或者盘旋等待,而出港的飞机却因为天气要立即上升高度时,其牵扯的管制精力是巨大的,管制员必须不停的盯着这些盘旋的飞机高度是否正常、有没有超出管制区域、有冲突的飞机的飞行动态、剩余油量等问题。此外,流量大时管制员容易因忙于调配冲突而忽视向机组通报恶劣天气现象和重大天气变化,反而引起空中交通混乱而制造更大的冲突。
(3)不要盲从飞行员的决定,坚持自己正确的管制思路。针对国内目前很多机场没有安装气象雷达的情况,航空器飞行的航迹和高度都无法由管制员控制,所以不能以固定的思路来制定管制预案,实施自己的预案前要充分询问机组意见,预案要订得更早一些,要多准备几种预案,实际操作中要多证实,切忌想当然。管制员应根据掌握的天气情况积极提供飞行建议,使各架航空器最大限度地朝着管制员的预案靠拢。
(4)指挥时管制员心里要明确第一次过台高度,五边进近高度,过远台的高度和最低下降高度或决断高度,以及各种飞行速度下的下降率,从某一定位点到复飞点的距离(对各种速度下的所对应的拉升时间要做
低能见度下的管制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