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
,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气候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
二、主要自然灾害复习方法
1、天文灾害: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地面通讯和磁场产生影响。
2、气象气候灾害:考查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需要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
3、地质地貌灾害:地质地貌灾害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等进行分析,特别是要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三、各种自然灾害
(一)、气象气候灾害
1、洪涝灾害
(1)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季风气候不稳定变率大。
人为原因包括: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
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中游地区)。
例如: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季风气候不稳定,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2、干旱:
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常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等。
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
3、台风: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近中心风力超过12级,多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北半球以夏秋季节最为集中,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
2012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自然灾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