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复习资料
填空(30-40题×=15-20分)
名词解释(5-6题)杀青版本善本总集别集三尺法卷帙雌黄
简答题(2-3题×10分=20-30分)列举类书丛书各五种、精校精注…
论述题
古文阅读
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文献涵义: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文献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①文献的载体②文献的形成与流布③文献的收藏与散佚④文献的目录、版本与校勘⑤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文献的载体
甲骨(1)指龟甲和兽骨,殷人用甲骨占卜,骨上凿穴,凿穴不透。
(2)甲骨文研究主要著作:清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罗振玉《殷墟书契》早期收藏最多,郭沫若《卜辞通纂》、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3)1899国子监祭酒王懿荣
金: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商周秦汉
石(1)石刻文字主要分碣、摩崖、碑三种。
(2)儒家经典屡经刻石(七经):①汉熹平石经;②魏三体石经;③唐开成石经(在西安碑林);④蜀石经(孟蜀至北宋刻于成都);⑤北宋石经;⑥南宋石经;⑦清石经
(1)竹木分为竹简、木简。竹简:长而窄的竹片;木简:长而窄的木片;方版:宽的木板(牍)
(2)杀青:竹简破成竹条后,把简面刮平(一般指竹黄一面),再用火烤干,这种加工叫“杀青”。竹简又叫杀青简,文章写好了叫杀青。
(3)三尺法:汉代二尺四寸之简写经,一尺二寸之简写传,八寸之简写记。《史记·酷吏列传·杜周传》:“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三尺法”乃是沿用周代旧称,即汉代二尺四寸简所书法律条文。汉代八寸相当于周代一尺。
(4)尺牍:写信也用板牍,这种写信用的板牍一般一尺长,所以叫“尺牍”,后来尺牍成了信的代称。
(5)刀笔:书写都会出错,就用刀刮去再写, “刀”和“笔”要配合使用。
纸:1933黄文弼考古发现西汉宣帝早蔡伦154
(1)卷子:(六朝-唐五代)卷子高约1尺,一头有轴,在文字结束的尾端,不读时就卷起来,所以卷子又叫“卷轴”。卷子的开头部分,接出一段丝织品(或空白纸),叫“褾”。褾上还可系一根带子,卷起来之后用来捆扎。一个卷子包括:轴,卷,褾,带四个部分。因不易寻检,一头悬挂牙质标签-牙签;装书的袋子-帙;染潢:黄檗汁防虫写错涂改盖住重写(雌黄
(2)经折装(唐后-宋):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小册子。前后用两块与折页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3)蝴蝶装(唐末-宋元: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看上去很像现在的精装书。不同的是没有锁线,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在唐末五代时期即已出现,宋元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流传后世的宋元旧本也多是蝴蝶装。
(4)包背装(元-明中:对蝴蝶装的一种改进。蝴蝶装由于版心向内,单口向外,翻书时,有时翻到有字的一面,有时翻到无字的一面,阅读起来颇觉不便。于是人们尝试着把印好的书叶在版
文献学考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