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倾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倾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
董葆春
摘要: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课是《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第二课是《培养音乐的耳朵》,这两课都属于音乐鉴赏起始课,主要教会学生音乐是什么,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这两课的教学使笔者得到了不少启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近几年听评音乐课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倾听音乐;习惯;学生
马克思说,假如没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任何音乐都是没有意义的。好的音乐作品是在聆听中作用于人的情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懂得聆听音乐,就是热爱生活。因此,让学生倾听音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让学生保持听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聆听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何来用心聆听?因此,课堂上教师有效地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有听的兴趣、欲望。在上第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语言不具备“语义性”和“具象性”特征,在钢琴上现场演奏一段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学生说出对音乐的理解。由于学生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又是教师第一次上课演奏,所以很感兴趣。
二、让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反复听一首曲目,学会听门道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要想正确欣赏音乐,必须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某一首曲子反复地听,一方面使学生凭着直感去准确细致地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
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感情的内涵。
例如,《少女的祈祷》,首先让学生对曲作者有所了解,再带着问题去反复聆听,就不难理解乐曲中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又如,《山林的呼唤》,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再对作品中各乐器的音色反复聆听,就不难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再如《一八一二年序曲》,要真正理解领悟其内涵,就要先行了解俄法战争,再对作品的曲式结构熟悉,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形象生动的塑造,领略作品中壮烈的战争场面以及宏伟的欢庆胜利的场景的描绘。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从中听出门道,学会欣赏音乐。
三、围绕“听”开展教学活动
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必须围绕“听”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哼唱或用乐器演奏音乐作品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熟悉和背记音乐主题。这些在旋律性较强的作品中都可以运用,如《山林的呼唤》中“山歌风”主题等。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如: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演唱、演奏方式的对比,音乐情感的对比等等,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评价和见解,积累审美体验。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注重视听结合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要利用鲜艳色彩、生动图象,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倾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