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鸡养殖技术.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鸡养殖技术(育雏)
七彩山鸡育雏技术要点
    雉鸡0-6周龄是山鸡保证成活率的关键阶段。请养殖户仔细阅读.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饮水中最好加5%%高锰酸钾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1-3天在饮水中还应加入预防鸡白痢及大肠杆菌的药物进行防治(这点非常重要)。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并防止幼雏淹死。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野鸡苗特别是7天以内的野鸡苗对温度非常敏感,这是育雏的技术核心,也是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养殖场、专业户可采取温室内笼中平养,用炕道、壁炉烧煤提高温度,但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以免雏鸡煤气中毒(最好以坑道烧煤升温,以免因为停电或升温不到位而造成巨大损失。)。保温标准:出壳3天以内的野鸡以在保温箱或保温室内均匀睡觉为准;1-3天温度大约保持在37-38度左右。3天后以在箱(室)内自由活动、非常活泼为准。保温的一切工作必须以这个标准为中心。如温度太低,小鸡轻则啼叫,重则往热源下相挤打堆,造成挤压死亡。如长时间未调整则会拉白痢冻死、病死;如太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严重时也会造成伤亡。相对而言,温度太低造成的各种伤亡更为常见。养殖中应牢牢掌握保温的实际标准,切不可疏忽大意。特别要提出的是,有些资料介绍保温均以32
℃~35℃为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温由于季节、昼夜及雏鸡的大小不同而不同,硬性规定一个温度既不科学,也容易造成失误,使初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温度计上,而忽略了野鸡保温的实际标准,使不少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应当“看鸡施温”,切勿“看表施温”,(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以不打堆为准)。温室内的湿度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湿度是幼雏吸收卵黄好坏的关键,这点也很重要)。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7天保持24 小时光照,8~30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下供参考。
7日龄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作用方法:滴眼或滴鼻。
14日龄预防法氏囊炎,应用中等毒株疫苗

山鸡养殖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