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对策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患纠纷频发,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1]。另外,护士工作既有脑力工作又有体力工作,经常的值夜班,家务负担重,加之社会上一些人对护士工作的不理解,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夜班护士的工作具有独特性,突发性和繁重性。要求护士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基本医德和独慎。夜班护士长期在这种高强慢性的压力状态可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工作质量。所以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夜班护士;工作压力;身心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204-02
1 压力来源
环境因素
一方面,病区内患者较多,病床紧缺,空间拥挤,再加上患者都是因病痛住院,病房内痛苦的呻吟声,监护仪刺耳的报警声,家属焦急痛苦的表现,导致夜班护士的情绪始终是紧张和恐惧。另一方面,护士社会地位低,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护的偏见,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生活护理,而治病主要靠医生,护理作用不大。患者只感谢医生,甚至对医生的意见迁怒于护士。长期存在“医尊护卑”、“医主护次”的陈腐观念及其工作大部被动化(靠医嘱执行),对护士身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一些护理人员在职厌职。普遍重医轻护现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好些医院偏重“笔能生钱”,一动百动的医生,同级医护奖金差距相差达到20-50%以上,其它待遇也向医生倾斜,分配不公问题难免使护士心理造成失衡。护士的进修学习深造也较难。
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量和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使护士身心疲惫。上夜班的护士除了独立完成日常工作外,还要时刻准备收治急诊患者、抢救手术后突发情况的患者,并且还要承担领药领取物品、催费、外出陪护检查等大量的非护理工作,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造成身体上的极度疲劳和心理上的高度紧张。还有最近新闻报道出来的医闹、护士被打事件,都在医护工作者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重重压力是影响夜班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
人体生物钟的混乱
白天工作、夜间休息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习惯,而夜班打乱了护士的生物钟,与人体正常生理规律相违背,所以倒班护士的睡眠质量显著不如白班护士。而另一方面,夜班护士多是单独作业,压力大,尤其是抢救危重患者时,其身心较白班护士更为紧张,处于应激状态。目前,护士缺编,倒班周期短,夜班频繁,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无法得以调整,亦不可避免地影响倒班护士的睡眠。睡眠质量差更加重了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
家庭因素
护士基本上都是女性,同时担负着家庭和工作的多重角色,经常使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造成神经衰弱。
有些家庭成员对护士工作不了解,配合知识不够,认为就是打针发药,累不到哪里去,没有给护士更多的关爱。上班时间日夜到,造成家庭生活不规律,增加了护士的身心压力。在医院护士由于病人跟家属的不理解,内心总会有些抱怨,这些抱怨往往会发泄到家属身上,导致家庭不和睦,这也是夜班护士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标准的管理及严格的要求
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