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探究
孙业凤上海松江岳阳小学 201600
个别化教育是根植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个别化教育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教育趋势,实施个别化教育,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更应该作为教师的工作理念贯穿始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一、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教育等。人与人之间的遗传、环境各异,接受的教育不同,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特殊教育对象学生的发展情况、问题表现等更是千差万别。实施个别化教育首先以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个体体验到成就感,保护了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了生活中的正能量,对学生形成自信、积极、和谐的健康心理品质以及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实施个别化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微观层面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不仅仅从个体方面,从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维护方面来说,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毕竟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社会要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每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创造是儿童的天性,实施个别化教育,真切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也保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因此,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个别化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对将来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实施个别化教育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是有它客观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把人类的智能分为了以下几个范畴: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给予了强有力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差别不存在高低之分,而仅仅在于智能优势组合不同,哪一方面的智能比较强,哪一方面的智能比较弱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首先要求我们承认差异,既然每个人都具有不一样的心理智能,我们的教育就要发现并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努力去探索如何操作这些智能强项和弱项,确保每一个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或主导智能,人人皆可成才。这一观点,为我们树立了崭新的学生观与人才观,为我们实施个别化教育提供了信心与支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忽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因材施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教育教学原则,从古到今,我国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这一原则,并给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比如,在《二程遗
个别化教育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