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4例疗效体会
宋捍东(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22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 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对症治疗,%(81/8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同时可以标本兼治,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以中、老年为高发年龄阶段,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特征表现为长期反复性咳嗽、咯痰、喘息[1]。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本病患者多系老年,体质差、病程长,随着病情的发展,每由肺而波及脾,以及于肾。因此该病本质上属本虚标实。病在肺又不止于肺,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正如《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2]。”因此,慢性支气管炎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例资料是随机选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医科住院患者。其中男49岁,女35岁,年龄45~68岁,,病程5~16年。所有病例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排除其他具有上述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病、肺癌等。利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对慢支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辨证施治。
疗效评估参照陈灏珠的《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及疗效[4]:①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即可以诊断。②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显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亦可诊断。临床效果评估依据患者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X线胸片检查,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肺功能检查对比分析。
2 病因病机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内伤咳嗽”、“喘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肺主气,肺气宜宣宜降,若肺气被邪气壅塞,宣降不利,则表现咳嗽,甚则喘息。另外肺朝百脉,若肺气失调,肺气不降,则至同条水道不利,出现水液潴留,表现为水肿或小便不利。同时中医学认为肺疾病机在痰、瘀、虚三个方面,认为痰瘀是疾病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而虚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痰、瘀、虚为致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因素。因此其病机为:本病病位在肺,证属邪实在虚,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亏虚,阴津亏耗、寒邪犯肺,邪热乘肺,肺气上逆所致。李新兰[5]从瘀辨治老年性支气管炎,认为慢性支管炎的病机为外邪入络,痰湿阻络,由虚致瘀,引起气机壅滞,血流不畅,导致“瘀证”,“瘀证”贯穿于病机之中,影响其发生、发展,形成了邪、痰、虚夹瘀的病机特点。综上学者所述慢支病机主要表现在①外邪袭肺当机体受外邪袭时,首先犯肺卫阳不固,外寒引入,导致内饮上逆。其临床表现为是咳嗽、喘息、痰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4例疗效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