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踝入路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杜景辰孟昕秦巍赵春艳刘亚男(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以内踝处为操作入路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9条肢体),于内踝部穿刺进入大隐静脉,DSA引导下,通过导管释放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于大隐静脉主干以及小腿部静脉分支曲张明显处,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39条患病肢体全部手术成功,,术后可见曲张主干以及分支静脉曲张消失,小腿部局限性浅静脉炎5例(条),经对症理疗后症状消失。三月后复查彩超显示34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闭塞,5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可见窄条血流通过,6例(条)小腿部轻度浅静脉曲张。全部患者下肢酸胀不适感均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内踝入路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满意,且具有微创、安全等特点。
【关键词】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聚桂醇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0%[1],女性略高于男性[2]。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传统硬化剂容易导致诸如过敏、血栓性静脉炎、皮肤坏死等缺陷,使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黑龙江省医院血管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以内踝部远端大隐静脉为穿刺入路,在DSA下通过导管注入大隐静脉主干以及曲张分支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共39条肢体;男12例,女18例;年龄27~75岁;病程2~32年,平均16年。9例患者存在小腿部轻度散在皮肤色素沉着,无合并足靴区溃疡以及血栓性浅静脉炎者。术前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股
浅静脉瓣膜无返流或仅有轻度返流。
术前准备
以龙胆紫标记大隐静脉主干以及曲张团块位置,穿刺针,无菌单,医用弹力绷带,利多卡因,碘海醇等。
以Tessari[3]方法制备泡沫硬化剂:取1%聚桂醇注射液2ml与8ml室内空气混合制成10ml泡沫硬化剂。
治疗方法
治疗选择在有造影条件的导管室。患者取平卧位,连接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内踝部皮肤,穿刺针顺行穿刺进入远端大隐静脉主干,换置4F扩张鞘管,,导入椎动脉导管。如患者内踝部曲张严重,可选内踝上方大隐静脉相对平直处作为穿刺点。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将导管头端置于隐股静脉汇合处以下约5~10cm处。此时将患侧肢体垫高,角度超过45°,使静脉内血量减少,并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使近端大隐静脉暂时性闭塞。于导管内手推少许碘海醇造影,再次确定大隐静脉近端中断后,于导管内均匀推入泡沫硬化剂,根据大隐静脉内径用量4~6ml不等。将导管在大隐静脉内缓慢回退,边回退边手推造影剂,~1ml泡沫造影剂。松解止血带,再次造影以明确大隐静脉近端主干是否闭塞,如仍有血流通过则再次扎紧止血带并补充释放硬化剂。操作结束后拔出导管导丝以及鞘管,局部按压止血,下肢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
术后平卧1小时后可缓慢下地行走,观察24小时无不适后可出院。
轻症患者第2日、中重度患者3日后更换弹力袜,医用弹力袜穿着时间为2周。术后随访3个月,并进行彩超复查。
2 结果
本组39条患病肢体全部注射成功,,术后可见曲张主干以及分支静脉曲张消失。术后近期可见小腿部局限性
浅静脉炎5例(条),经呋喃西林纱布湿敷以及微波理疗后症状消失。三月后复查彩超显示34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闭塞,5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可见窄条血流通过,6例(条)小腿部仍有轻度浅静脉曲张残留,但曲张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全部患者下肢酸胀不适感均减轻或消失,未出现皮肤溃疡、坏死,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外科治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曲张静脉的去除手术,即以去除病变静脉来纠正下肢淤血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其手术方法源于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并进行改良,如临床常见的点式切口抽剥术。随着外科手术技术以及熟练度的进步,此类手术在达到微创要求的前提下也满足了彻底性和低复发率的要求。另一类手术则是将病变静脉留置在体内,使静脉封闭而去除静脉淤血。这类手术方法众多,例如经皮缝扎术、激光烧灼术、电凝术以及硬化剂注射疗法。此类方法在微创性上更进一步,使手术切口的长度和数量进一步减少,有些甚至没有手术切口。但由于残留在体内的静脉有再通的可能,在手术复发率上有所增加,故此类手术更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而为了在微创性和彻底性要求
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