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思考.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思考
【关键词】 中药复方动物模型物质基础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机和药性理论等,按照君臣佐使等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药方。中医关于方剂的配伍有高度的科学性,中药复方蕴涵了中医理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研摩究之一[1]。
20世纪70年代以后狐,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化学药物不良箝反应大及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植物药重ぎ新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2]。虽然椰中国在世界“复方类”天然药领域具有综合优势,但是中国在世界植物药领域并不坦处于优势地位,而是亚洲的日本、欧洲的髑德国为代表处于领先地位[3]。我国作糠为传统医药大国,中药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瞀一直在5%左右,和我国的地位极不相称︾[4]。日、德等国之所以拥有较大的市艽场份额,就是在现代化方面走到了我国的髡前面。加强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对中药现裔代化及中药新药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叨。
1 把握研究方向,走中西医结合道泮路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嗔不同的特点。一是整体观思想。现代西药毽均是结构和理化性质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幻剂型先进,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清楚;中药颃尤其是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是其所含多种例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所表现的综合作用[5]。辨证施治、君箴臣佐使等原则是中医用药的精髓。中药不等于一般的植物,它必须具备中药应有的肖真正的内涵,离开了中医药整体观,单纯追求西药化,将使中药药理学研究路子越Η走越窄。二是现代科学化。从药物的角度苡来看,中药与西药的作用对象是相同的,赠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生物大分子珈,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而发挥药理作用,其作用和作用机制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因鸯此,客观地讲应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是能够洹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的,关键是怎样摧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我国著名药理学家票周金黄教授曾多次指出,中药复方药理学盎的研究应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主莨张在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中走中西医结赫合的道路。整体观着重于宏观,现代科学斐着重于微观,二者有机结合便能形成宏观沽与微观辨证统一的中药复方药理学。
2地0世纪90年代,Sheehan[6~洄7]发表了中药复方汤剂治疗皮肤病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论文,运用随机、双盲卸、对照实验,观察了服用中药复方汤剂对诧过敏性皮炎的疗效,结果显示,复方汤剂禧疗效显著。PC-SPES在美国的兴起
臃,是中药复方按国际通行标准研制成功的腓又一例证。专家[8]认为PC-SPE骘S在美国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剂型质量控制惶较好和疗效令人信服。由此可见,中药复窖方的临床疗效完全可以按照国际通行标准ぜ来确证,可以进入欧美主流药物市场,关沌键是研究工作的质和量。
2 应有创新噍性科研思维
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谡,急需新的理论、学说和方法作为指导,嵘否则不会有突破性成果。要达到此目的,帼必须有创新性科研思维。纵观我国医药发展史,之所以未获得重大突破,重要原因璜是缺乏革命性影响的科研思维,缺乏如D啸NA双螺旋结构、放免测定、PCR技术沫等创新性理论和技术。要创新就要有争议铡,应鼓励那些虽有争议但富有独特见解的襻理论和方法,并给予经费资助和支持[9]。
从血药浓度法到国内学者提出的生崂物效应法正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种创新殇,它给中药药动学研究带来生机勃勃的兴瞠旺局面。抗疟药青蒿素药动学研究正是成铲功地利用了生物测定法,得到了符合WH狩O要求的药动学参数[10]。近十多年┣来出现的“证治药动学”、复方“霰弹理枪论”、“中药胃肠动力学”等新思路也使ù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算[11]。
3 合理使用动物模型
药藐物的药理学研究离不开动物模型,选择和泊使用恰当的动物模型是科学和客观阐述药辟物药理作用的重要前提。化学药物的药理竦学研究往往是针对其某种或几种特定的药土效进行的,因此在选择、制备和使用动物炝模型主要是针对其要观察的药效或药理作帏用机制而确定的。与化学药物不同,中药复方是对证治疗,其治病原理是立足于整体,通过复方中所含各单味药的相互协调氇和补充而发挥调整“阴阳”“气血”“虚兵实”的平衡以纠正盛衰,其药效是方中所篙含多种药效成分通过多种途径和作用环节闪而产生的综合效应。鉴于中药复方药理学作用的特点,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动物模Ⅲ型时应有整体观念,针对中药复方的主效俦应,从多个相关的病理生理学角度选择和制备动物模型。
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琦经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并步既入正轨。肾虚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动物璺模型,脾虚模型研究工作量居第一位,血诊瘀证模型是造模方法最多的证候模型,目麸前国内外有关中医动物模型实验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7-12-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