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李培林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西荆镇油房小学 711400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锻炼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积极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做些探索。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知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像一张即将作画的纸,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
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在《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必果”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多表扬多鼓励。班级中,学习上谁进步最大,关心班级集体、帮助同学上谁做的最好,谁是学雷锋标兵,谁是优秀少先队员,谁有勤奋好学的意志品质,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在班级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爱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中营造起了一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