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慢性胃炎治疗浅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慢性胃炎治疗浅谈
徐红周进(通讯作者)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 401329)
【摘要】本文分析了胃炎的发病机理,并且结合其发病机理,探讨了胃炎的常用治疗方法。
【关键词】分类病因慢性胃炎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320-02
1、前言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它发病率高并且很难治愈。临床已经证实,我国慢性胃炎的发展途径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1]。慢性胃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舌苔厚腻,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大便隐血,水肿等症状。慢性胃炎晚期最后必然导致癌症,所以患者应当及早的治疗胃炎,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慢性胃炎的分类
1947年,Schindle最先对胃炎进行分类,他将胃炎分成原发性胃炎和及继发性胃炎两种。1972年,Whitehead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上面这两种分类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不足的地方。2000年,在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上,我国学者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胃炎(或称浅表性胃炎)、萎缩胃炎和特殊胃炎三大类[2]。慢性非萎缩胃炎(浅表性胃炎)指无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可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特殊类型胃炎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也比较少见。
3、发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的原因,统计资料显示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并且幽门螺杆菌生命力顽强,很难清除,因此慢性胃炎会长期持续存在。
饮食习惯
胃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当进食不规律时,将打破胃内分泌的平衡,削弱胃黏膜的正常屏障作用,还使胃肠蠕动紊乱,消化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导致胃部出现疾病[3]。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以降低胃粘膜萎缩及胃癌发生的风险。不按时就餐、暴饮暴食、吃饭不细嚼慢咽、饮食不注意卫生这些不好的习惯都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自身免疫
有一种胃炎是自身免疫性胃炎,它主要以胃黏膜的萎缩为主。在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会攻击壁细胞,致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诱发胃炎。
其他因素
世界各地的对比研究表明: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的地区差异大体与地区间胃癌发病率的差异相平行。这表明慢性胃炎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不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外界环境和不同的地理位置也对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些内因因素,比如身体体质原因、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等;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抽烟酗酒、服用NSAID(如:阿司匹林、速效感冒伤风胶囊)等药物会损伤胃黏膜的药物[4],都可能引

慢性胃炎治疗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