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网络道德.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网络道德
霍国义
摘要:本文将产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道德现象、道德问题作为考察对象,对网络道德面临的各种困境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网络道德研究的未来作了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道德虚拟社会
目前网上的道德规范是非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这样网上人是否遵从道德规范,也不易察觉和监督,而不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三者同时来维持。因此建立在网上的道德规范约束力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所以研究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道德问题,就成为了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重视的前沿性课题。
一、网络道德面临的各种困境。
(1)网络道德的“伦理意义”较弱。
由于对网络道德研究起步较晚或研究者置身其中等原因以致对网络的理性认识较浅。即使在较深入的理性思考中,人们也更多倾向于技术应用方面,倾向于网络本身的“技术合理性”,在更进一步的道德价值层面上,人们往往会面临以下困难:首先,网络技术的速度发展之快,使其所致的问题数量剧增,人们已几乎没有充分时间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概括、提炼之后再加以思考解决,这种状态下道德领域的研究通常是“直接面对具体问题”而较少从“元哲学”、“元道德学”角度进行精密阐释。因此网络道德的各种规范往往过于纠缠在具体细节中,过于强调其针对性。这使得其在形式上容易流于琐碎,内容上缺乏较一贯的价值标准与鲜明的道德原则。其次,网络道德研究中一些原先无关道德的问题以道德问题的面目出现,也相对削减了其伦理意义。为了建立稳固的网络秩序,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道德更注重的是如何令人“接受”、“遵守”而并非如何使人“理解”、“同意”,其伦理意义是较间接牵强的,它经常表现为超越个体伦
理理解之上的“制度道德”。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它可能与某些个体毫无利害关系甚至有损其当前利益,往往以牺牲个体道德价值为代价,过分强调道德观念中的整体性、综合性道德价值。这里隐涵了一种要求:在个体网络行为与整个网络运行目标发生冲突时,个体应无条件地处于服从和劣势地位。也正因此,网络行为主体(尤其在“私人情境”下)常会将这种略带强加性质且缺乏道德共鸣的道德规范忽略或置之不理。
(2)现有网络道德自身存在着某些难以排解的理论悖谬。
首先,网络道德的本意是要营造体现诚信、公正、真实、平等等“一致同意”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但从现有的网络道德规范看,它却有可能走向反面,沦为技术上的强者独享特权的借口。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指出,电子信息网络的出现将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未来社会将出现两大互相对抗的新的阶级或阶层,即掌握和控制信息的群体和不占有信息的属体,前者是网络中的技术强者而后者为弱者。在现有的网络道德规范中, 很容易体会到一点:这种规范是由技术掌握者制定的,他们只是单向度地和具有同样技术水平的网络使用者进行某种约定,或只是单向度象征性地照顾技术上的弱者,因此, 即使制定现有网络道德规范的动机和起点具备了足够的“善”,其付诸实际的过程及效果也是很值得怀疑的:网络道德是要建立好的网络秩序, 维持原状还是将其缩小抑或扩大?这是由来已久的复杂道德问题,我们一直无法从传统道德经验、道德预设中推出答案,因此长期将其搁置。但网络存在的理由和目标——建立最大可能的信息交往和联系——已急迫地要求得到回答:生存在网络中的现代人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能力已远远超过

浅析网络道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