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以中国北京当代MOMA为例
【摘要】:本文以中国北京当代MOMA为案例,对综合楼绿色建筑进行了分析。着重从建筑节能及可持续设计,机械系统,建筑材料,景观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析,对综合楼如何实现“绿色”给以启示。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可持续设计
绿色建筑在中国虽然发展较晚,但是已经到了非发展不可的阶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但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年建筑量不断快速增长,土地、水、能源以及环保等问题已日益加剧。面临如此严峻形势,仅仅靠简单地限制资源、能源的使用和加大开采量是无法扭转和克服的,必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是迎接挑战的根本策略。
1、设计简介
坐落在老北京城墙边的拥有700多间套房的北京当代MOMA的设计中心目标之一就是营造出环绕、穿越和渗透的多层次空间。当代 MOMA 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Steven Holl 花费 10 年心血潜心研究的成果,项目规划概念是 BEIJING LINKED HYBRID,在建筑艺术方面充分地发掘城市空间的价值,将城市空间从平面、竖向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为立体的城市空间。当代 MOMA 也是当代置业科技主题地产的延续与发展,在万国城 MOMA实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基础上,将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当代 MOMA 适当的高密度(强度)开发利用土地与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是大城市发展的方向,是真正“节能省地型”项目。(图1-2)
图1中面图
在当代 MOMA 的规划设计中,更多考虑了未来城市的生活模式,引入了复合功能的概念,实现开放功能的城市社区,在这里不单是居住功能,而且能够和谐地工作、娱乐、休闲消费、交通,作为一个汇集精品商业与国际文化的开放社区,充满生气与活力,当代 MOMA将创造更和谐的国际化生活氛围,不仅为社区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更多的交往机会,也将完善城市区域功能
。
当今北京建筑发展中绝大多数都是“目标建筑”和独立的塔楼。这座“城中城”所要达到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展现城市空间,使布置在公共交通空间周边的公共设施,如咖啡屋、熟食店、洗衣房、干洗店、花店等可以充分满足约2500位常住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八座塔楼在20层的位置由咖啡屋等服务设施环形相连。
八座塔楼的主体结构系统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包括可以将荷载传递到首层及地下的斜杆。除了外层矩形的混凝土框架外,钢筋混凝土斜向杆件确保了建筑上层悬臂部分的坚固稳定。剪力墙形成的十字形平面加强了建筑整体的稳定性,确保了建筑在遇到瞬时倾覆力或者地震中巨大内力时的抗震性能。连桥的结构框架中包括带斜腹杆的帕式桁架系统。由于建筑基座的相互独立,彼此连接的塔楼也非常独立。
以行人穿越空间的感受为中心,塔楼的组织将行动、时间,以及序列都融入设计的考虑之中。一条缓缓的坡道,一次小小的转弯都使人们眼前的景物焕然一新。电梯如同运行序列中的跳跃分子,将人们的视线一跃而带到高层的空间,周围的景物自然随之变换。(图3)
图3步行循环系统图示
环绕状的塔楼传达出聚合的信息,而不再是被快速割裂城市中孤岛般的高塔。这也正是21世纪新型聚合空间
综合楼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