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苏海门教育局.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江苏海门教育局:城乡联动实践"新教育共同体"
来源:搜狐教育 2010年11月02日19:19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创新背景】
海门市隶属江苏省,“区域教育共同体”是指以“让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价值追求,以“分享合作,均衡发展”为行动指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合作、互动、分享的教育协作组织,从而实现区域间教育的均衡高效发展。2005年,海门市教育局启动了小学区域教育研究共同体建设,2006年初中开始介入,2008年在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开。
【具体措施】
海门市关于“区域教育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校际合作双轨制教育发展平台
横向上,形成教学高位发展共同体;纵向上,形成城乡学校联动共同体。
二、以创新机制保障共同体活动的实效
学年初、学期中、学期末均开展经验交流。并着重开展了四项工作,即“联校研修”、“双项挂职”、“资源共享”、“捆绑考核”。
三、以特色项目推进共同体活动的实施
1、“每月一事”项目,每月重点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2、“阶梯阅读”项目,突出书香校园的针对性。3、“图书漂流行动”计划。2006年起,两千多册书籍在全市村小漂流,每所村小停留4周。4、“打造理想课堂”,深入推进基础学科建设。建立以学为中心理想课堂教学范式。5、“送艺下乡”,构建城乡联动艺术教育共同体。由七所直属小学的艺术教师,双周至少送艺下乡一次,一年时间,为每一所村小排演一个大合唱、举行一次专题美术作品展等,持续三年。
四、以搭建平台提升共同体活动的品质
1、搭建“校长俱乐部”平台,培养卓越校长群体。沙龙、论坛是校长俱乐部的主要方式。2、搭建“名师工作室”平台,培养优秀教师群体。3、搭建“网络论坛”平台,提供资源共享空间。
五、以考评措施保障共同体活动的质量。将原来对每所学校的单独考核改为对共同体的考核。
【实施效果】
2009年,海门“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和研究”升格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新的组织方式,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
“区域教育共同体”会形成一种教育新范式,从而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和研究
一、研究缘由
当今的中国基础教育界正在发生着一场“教育共同体运动”。这一点,可以以“新课程改革”“新基础教育”和“新教育实验”为例证。全国许多地区也实行了教育共同体的研究。如成都市武侯区在四川省率先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12所乡(镇)小学与城区小学一对一地“捆绑发展”,明确规定城区学校承担帮扶责任,实行“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定代表人,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管理,形成了12个各具特色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荣辱共担”的“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捆绑”发展,武侯区城郊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整体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了既“造峰”又“填谷”的良性发展态势。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探索农村教育发展新路,城乡教育共同体就是城区各中小学分别与农村中小学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实体。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人员制约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弱势群体帮扶机制,以确保城乡教育共同体不是形式与表面的结合,而是一种实质性的融合,双方在学校管理与发展诸方面结为一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基于发展的“区域性教育共同体”“区域性学校共同体”。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倡导“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把全国属于不同组织机构、不同单位的“新教育人”凝聚在一起,围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利用“教育在线”这一共同的精神家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研究范式。2005年9月,海门市教育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区域的方式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我们的目标是:为全市教师打造专业成长的平台,为全市学校打造研究理想课堂模型的平台,为各学科研究共同体打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平台,为海门义务教育打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从而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打造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海门教育品牌。通过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组织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性研究活动、校际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建立“教育在线论坛——海门教育共同体”网络平台,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建设,全面推动区域间学校的高位均衡互动式发展。共同体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以实践反思为方式,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强化区域教育共同体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研究,从而建构起了区域教育

江苏海门教育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晓翠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