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36例的护理
刘素品(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48-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给于一般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儿病情、蓝光照射的护理、换血疗法的护理等。结果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35例,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治疗过程没有出现副反应,效果满意,1例因病情过于严重死亡。结论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治疗及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护理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导致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1],早期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疾病转归非常重要。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36例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采取综合治疗,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无一例发生核黄疸,均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确诊为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日龄小于24h患儿6例,小于48h患儿12例,大于72h患儿1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与黄疽,面部、躯干、手心及足底有不同程度的黄染,部分患儿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测:血清总胆红素24h内均>257μmoL/l,24—48h内均>342 μmoL/l。超过72h均>427μmoL/l。
,维持体温稳定。体温低时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从而加重黄疸。体温过高,应予散包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喂养尽早喂哺能避免低血糖发生,同时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胎粪排出,又可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喂哺、间歇喂养、鼻饲、滴管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必要时实施静脉营养。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缺氧时给予吸氧。
①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②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③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④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⑤补液管理: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
,进展迅速的小儿,尽
早开始双面光疗,中重度黄染首日持续照射24h,以后酌情日照12~18h,予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日测定胆红素2次,评估黄疸动态变化。当足月儿血总胆红素<170换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36例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