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示例.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相关释义
一、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工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项目、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接触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据最新报道,全世界新化学品每年以2万种的速度猛增。面对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工业世界,职业卫生工作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认识。只有通过有害因素的识别,才能进一步对有害因素进行认识,也才能加强对有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所以,对职业卫生工作者来说,无论是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还是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评价等工作都离不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因此,“识别”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可分为:
1 定性识别
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别。
定量识别
进一步明确其危害程度,是风险评价的基础。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与分类
1. 职业病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通常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一按来源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射频辐射、激光等;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放射性同位素与电离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如137Cs、85kr、60Co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4)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体等。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
注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二)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生产性粉尘;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
有毒化学物质;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smhb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