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私人定制》中所蕴涵的美学意蕴.doc解析《私人定制》中所蕴涵的美学意蕴
和《甲方乙方》一样,《私人定制》也在运用同样的“冯式幽默”谈“梦想”与“希望”;但与《甲方乙方》不同的是,《私人定制》通过相似故事的结构和套路,不是讲述成功者做常人之梦,而是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在嬉笑怒骂中展露了批判现实的锋芒。因此,与其说《私人订制》是《甲方乙方》的续集,不如说是升级版;在“冯式幽默”形态下反映现实问题,可以称作反讽的最高层次,透过这部影片中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可以看到其中所蕴涵的深刻的美学意蕴:人性之真、感恩之善与和谐之美。
一、雅俗之别――人性之真
雅俗之辨一直贯穿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但关于“什么是雅,什么是俗”却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时代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雅俗观。从本源上讲,雅俗间的区别,跟先秦的“君子”“小人”之别关系甚为密切。在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之后,后世在论雅俗之别时,义利态度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重义之士,即为雅士;重利之人,即是俗人。《私人定制》中有两大段通过描写权欲和物欲来对雅俗之别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展示,从而显示了人性最深处的人性本真。
其一:首长司机过一把首长的瘾。范伟饰演了一位机关司机,由于自己所在单位接连三位领导因为腐败问题被双规,心中充满困惑,所以要把自己假扮成一位在职领导,体验做领导在面临诱惑时是否具有抵御能力。此段细节极为丰富,笑料也非常充足,我们在嘲笑片中人物的同时也嘲讽了自己,试想如果把我们任何人放到范伟那个角色的位置,谁敢保证自己会比他更清廉呢?因此,这部分阐释的是一个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尖锐问题,俯观当下中国的官场百态,腐败现象是个人品质造成,还是整个官场机制的产物?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之争,孟子认为,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因为人具有仁义礼智之善端,所以人性是善的;荀子把人先天生就的自然本能看作是人的本性,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3],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从现今官场所呈现的贪污腐败现象来看,孟旬二人的理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孟子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提出了“存放心,养其性”[2],荀子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化性起伪”[3],其实质都是要加强人的内部道德修养和外部道德教化。腐败现象到底是因何而产生?究其根源仍然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义利之辨,人在面对钱、权、色等利益诱惑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抵挡外部诱惑的能力是必要的,与此同时,相应的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二:从大俗到大雅的变迁。影片阐释了一位大量获奖的娱乐片导演,因为拍摄的都是些低俗内容而产生了自己讨厌自己的心理,想脱俗体验一把高雅生活的故事;这段关于“什么是俗?什么是雅?”的拷问,实际上也映射了冯小刚导演的内心纠结:冯氏贺岁片在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同时,针对最佳放映档期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一马当先地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的制作策略,创造了个不可思议的票房神话。但是在他准备突破从大俗到大雅的历史转变,转向体现深刻内涵的文艺片时,却发现大众不对文艺片买账的悲哀现状,如冯导精心打造的《1942》。这是文娱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评价一部影片的好与坏仅仅是依靠票房的“GDP”吗?从这个意义讲,这里既包含了他的自嘲,同时也展现了
解析《私人定制》中所蕴涵的美学意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