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对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江俊巧王琳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224031)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层级管理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模式,评价其对护理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5个科室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与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做出比较。每个病区设30~35张床位,分2组。两种模式均实施3个月,之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护理治疗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责任管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P<,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实施层级责任管理后,护士基本无差错、无纠纷。结论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护理质量责任制层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100-02
由于现在医学医患的紧张性,所以要减少护理纠纷,满足患者要求,提高护理质量[1]。而适当的护理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改变护士长管理不当;改变护士工作不到位;治疗机械化的状态,本文研究了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以下是我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的5个科室实施层级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模式,研究的时间段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在实施前后比较,P>,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护士可以分为三类: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是还没有执业证的护士和毕业后3年内的护理人员;初级责任护士为有执业证书且工龄为3~5年的护士和获得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高级责任护士为工龄在8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和具有主管护师以上的职称的护士。常规整体护理为实施前的护理模式,层级责任制护理为实施后的护理模式。
每个病区护士分管15~2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由高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责任护士1名;助理护士1名组成。医嘱处理和核对、配药与治疗由初级责任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共同完成,基础护理和生活上的护理由助理护士完成,并由初级责任护士指导与协助完成,护理组长负责全面的管理和护理制度的制定。日班4名初级责任护士,中班2名护士,晚班2名初级与高级护士的搭配。护理的工作一定要团结合作,严格按“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这样的工作链进行团队形式的工作。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实施前发放问卷150份,实施后发放问卷180份;实施前回收的有效问卷是138份(92%),实施后回收的有效问卷是172份(%)。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P<,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质量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3 讨论
由表1的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可以看
分层级管理对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