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我见
摘要:PBL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产物,其以问题探究为基础,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将该种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有利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更可以保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基于此,本文以PBL教学流程为基础,重点探究该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情境创设;教学设计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学习,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基础,强调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初中教育阶段的辅助学科,主要为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通常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教师也不愿意花过多时间去设计信息技术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将PBL教学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流程
PBL教学模式以探究性问题为基础,问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通过此种方式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陌生感。该教学模式共有五个教学流程:,创建可参与的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问题;,形成初步的解决思路,促使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全面探究问题;,利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升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Power Point(PPT)
”为例,从备课、课堂导入、问题探究等环节入手,全面分析PBL教学模式的应用途径。
,做好备课准备
PPT教学主要针对初中学生,其具备活泼、好奇心强等多种特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特性,通过PBL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但通常都集中在“看视频”“打游戏”等方面,为提升学生PPT制作能力,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够自如地使用PPT,将图片、声音等方式融入PPT中,增加PPT的艺术性。
PBL教学设计需按照上文所提到的五个步骤进行,通常可将(2)、(3)步骤合并,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创设实用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设计以下“PPT”教学情境:以学生最喜爱的明星为例,用PPT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该明星的“电视剧”“写真”,再引出本堂课首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介绍方式用的是哪种软件么?”,当学生回答出“PPT”的答案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用PPT制作你最喜爱教师的简介?”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进而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2)介绍问题,形成初步解决方案
教师应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探究性问题。从色调、模板、风格、图像等方面明确PPT的制作要
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