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1]吉林桦甸林蛙养殖实现产业升级促农增收
2007-08-29
目前,桦甸市继被确定为“中国市场林蛙产业发展示范试验基地”后,经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北药林蛙科技示范园区也正在建设中。桦甸市的林蛙养殖实现了产业升级。桦甸市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环境,已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中国林蛙原产地保护”核心区域,是中国林蛙的主产区。桦甸林蛙以其体大、产油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明、清时代即是贡品,素有“活人参”美名。多年来,桦甸市把发展林蛙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使林蛙养殖从一沟一塘自发野生繁育加工,到政策扶持、大面积封沟封山规模野生养殖加工。今年,全市规模养蛙户达到1289户,年回捕量将超过4000万只,创收可达上亿元,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特色产业。
桦甸市由林业和特产研究开发部门组成专家指导队伍,对养殖大户进行包扶指导,精选最能代表桦甸林蛙优良品质的“琵洲贡蛙”为优良种群,在红石镇建成有较强推广能力的优良种群繁育基地,又相继在夹皮沟、二道甸子、八道河子和苏密沟等10个乡镇,重点扶持创办起了10个林蛙野生养殖公司,再由这些公司辐射带动上千养殖大户全面推广优良林蛙种群,使桦甸市形成了国内仅有的规模化、规范化长白山林蛙养殖示范基地,成为国家重点扶持、保护的名副其实的“中国林蛙原产地保护”核心区域,为这一产业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桦甸市大力支持加工营销企业争创地产名牌。目前,该市“雪山清泉”、“小山神”等以林蛙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先后获得“吉林省长白山中国林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专用标志,“林鑫”林蛙珍油和“雪山清泉”林蛙油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桦甸市的林蛙产品已成为畅销海内外的名贵商品之一,在香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已呈供不应求之势。据桦甸市有关部门预测,,,实现税收近4000万元。
[2]黄松甸菌农借“网”生财
2008-05-12
镇赉县针对今春农业生产形势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促农增收。
按照2008年生产计划,,。县政府于年初即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春耕生产资金调度会,调研解决资金落实问题,,,基本可满足全县备春耕生产资金需要。
这个县近年因局部、季节性受灾造成一些贫困村户今年种地有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县里建立了三级帮扶机制。在18个乡镇场确定薄弱、贫困村户帮扶对象,再由县领导包乡,部门包村,乡镇村干部包户,主要帮助解决这些村户存在的实际困难。截止到4月22日,全县已向薄弱、贫困村户捐赠资金、物资达300多万元,帮扶者还争取到银信部门落实去年受灾户的优惠政策,确保他们今春种上地,种好地。
县政府要求各乡镇继续三犁穿打垄和坐水种,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播前灌。同时狠抓春季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计划全年新打大小机电井1700眼。其中,春季计划打井1300眼,截至发稿日全县已完成打井1000眼。此外,全县机电井维修目前已全部完成。
[3]抚松:漫江“土专家”农村“大能人”
2008-05-12
在抚松县漫江镇,有260多名“土专家”活跃在农村经济战线上,他们集“山林管护、林下经济、人参专营、药材栽植、木器加工、蓝莓扩植、野生动物、野猪繁殖”于一体,挑起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培养农村“土专家”过程中,漫江镇开展了“智能工程、能人带动、致富评选”等活动,按照“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的要求,打造了农村“土专家”三大工程。
一是依托村级组织开展“土专家进村”工程,打造带头致富的农村“土专家”队伍。通过人才带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服务手段,让“土专家”发挥作用。目前,全镇“土专家”达260多名。他们富了还带动其它农民致富。农民罗文第从2000年开始经营人参、蛤蟆油、蘑菇、木耳等产品,并打出“长白山老把头山货庄”的牌子,年收入70万元,安置农村人员11人,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在他的影响下,该村有80多户村民发展贝母、五味子及餐饮业。2006年,罗文第以高票当选为长松村村主任。上任以来,他的主要成绩是把村里建成了贝母专业村;招商引资560万元;通过修路、旧房改造、建设文化广场等13个项目建设,让村里变成了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二是组织农业、畜牧、特产等部门开展“土专家”技术推广和培训工程,打造了一专多能的“土专家”人才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大户、生产能手和能工巧匠。农民袁清波创办的木制品加工厂年收入60万元,安置劳动力20余人,促进了产业项目的发展,带动了周边160多户村民发展人参、五
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