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化脓性感染的护理措施.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化脓性感染的护理措施
王晶(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医院 1502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294-02
【摘要】是非特异性感染,又称“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其特点是: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而不同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疾病。有化脓性炎症的共同特征,即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防治上也有共同性。
【关键词】化脓感染护理(一)局部疗法的护理
1.
患部制动、休息能显著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如颜面和口底部感染应尽量少说话,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减少咀嚼运动。感染在肢体时,应抬高患肢,悬托固定肢体,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减少局部充血,但以舒适为度。
2.
药物外敷早期局部可外敷鱼石脂软膏,或用25%-50%硫酸镁溶液进行湿热敷,或将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败酱草等捣烂外敷,这些药物均有促进炎症消退或使感染局限化的作用。外敷药物一般每日更换1次,敷料要妥善包扎,以防脱落。
3.
物理疗法早期热敷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吸收加速,渗液减少,张力减低,疼痛减轻,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晚期热敷有利于感染局限,形成脓肿。其他常用的物理疗法有红外线、超短波等局部照射。
4.
手术后护理如化脓病灶已切开引流,应注意敷料是否湿透,有无出血,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病人卧位应使切口处于最低部,以利于脓液的引流。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后,疼痛即减轻,体温下降;如疼痛不减,仍有高热,说明引流不畅,应及时给予处理。对脓血症病人寒战高热后,应注意有无新的转移性脓肿出现;因此应经常检查病人身上有无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区域,如发现新病灶,要及时进行切开引流。
(二)全身抗生素疗法的护理
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护理中应充分了解药物的性状、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并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按时给药,观察疗效。

(1)对较轻或较局限的感染,一般可不用抗菌药物。
(2)
根据各种致病菌引起感染的一般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脓液性状来估计致病菌的种类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
根据脓液或血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4)使用窄谱抗菌药有效的,不用广谱抗菌药。
(5)
单独有效的就不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以免发生二重感染。
(6)
对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应早期、足量、联合、有效的应用抗生素,由静脉输入,以达到较快控制感染的目的。
(7)
如果有几种同样有效的抗菌药物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药源充足、价格低廉和副作用较小者。
、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轻症可口服或肌肉注射,重症必须静脉注射或滴注。分次静脉注射可使药物在血和组织
中达到较高浓度,故效果比静脉滴注好。但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均需按时给药。在使用中观察体温和局部感染情况,如体温显著下降,局部感染症状明显好转是为有效。如使用3天后效果不明显,应更换药物。一般在感染控制,体温恢复正常后3-4日即可停药;严重感染须在体温正常后维持使用抗菌药物1-2周。
在对全身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治疗中,抗生素十分重

化脓性感染的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