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块钱国币》的幽默艺术.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块钱国币》的幽默艺术
《三块钱国币》的幽默艺术
《三块钱国币》是丁西林的独幕讽刺喜剧,品读剧本,我们深深地感到作家的幽默艺术渗透到剧本的各个层面,让人在轻松的微笑中,感悟作品传达的情感意蕴。

情节:小事件掀起大波澜

剧本写的是大学生杨长雄和邻居吴太太的一场矛盾冲突。由于佣人李嫂打碎了吴太太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让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杨长雄认为不应该赔偿;当吴太太知道李嫂只有三毛钱时,打算当了李嫂的铺盖,杨长雄坚决反对;最后,因为杨长雄骂吴太太“无耻的泼妇”,吴太太一逼再逼,杨长雄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摔坏了另一只花瓶,交上了三块钱静的小院闹得沸沸扬扬,扬、吴二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那么三块钱国币在当时究竟有多大的价值?1939年,在国统区,经济危机,价格飞涨,尤其是国币就更不值钱,用吴太太的话“猪肉一块五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来推论,三块钱国币只能买二斤肉,十棵白菜。为了二斤肉,十棵白菜,掀起轩然大波,差点大打出手,实在没有太大的价值,因此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可见,作家有着“在不笑中发现可笑,把可笑变得更可笑”的高超技艺,从中挖掘出了让人发笑的喜剧因素,小中见大,寓庄于谐。

人物:对比衬托,凸现个性

剧中杨长雄和吴太太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两个人物。吴太太抗日战争期间从上海逃到西南省城,住的是每月四十块钱的有廊子的三间正房,廊子上有无处可放的“桌子、椅子、茶几、板凳和小孩子的车马等”,屋里摆放的是花瓶这样的奢侈品,对“一桌酒席,一场麻将,一双丝袜,一瓶雪花膏……”可以想办就办,想买就买,毫不在乎,衣食起居又有姨娘伺候的人,因此相对李嫂和杨长雄来说,该是一个阔人。可就是这样一个阔人,由于佣人打碎了一只花瓶,就不依不饶,不赔不行,自然让我们想起了因为“两根灯草”死不瞑目的严监生,其贪婪、吝啬、自私的性格呼之欲出,可恨而又可鄙,可卑而又可怜。对于杨长雄,作者也没有把他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在突出他的正直热情时,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性格弱点。他和吴太太在四合院里朝夕相处,对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胡搅蛮缠,应该了如指掌,可是他却在那里大谈“情”“理”“势”。毛泽东说过“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和本文由论文联盟
收集整理写文章可以不看对象吗?”,看来杨长雄的长篇大论对于吴太太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无的放矢。作者用近乎夸张的笔法,写了他的可爱可笑。喜剧作家雄佛西说过“幽默家所以要幽默他的国家或社会,都是因为爱护他的国家与社会”,我想套用一下,作家之所以要幽默杨长雄这个人,也是因为爱这个人。

语言:违背常理,有些牵强

高尔基曾经说过“剧中人物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仅仅依靠他们的台词。”可见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对刻画人物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块钱国币》的幽默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ndfrs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