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诊断学课件(改)幻灯片.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诊断学 常见症状及其问诊要点
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当机体在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的基础上发生改变时,病人主观上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不适感觉称之为症状(Symptom),如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医师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称为体征(sign),如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杂音等。
发热
发热(fever)的概念:
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正常体温:正常人体温为36-37℃左右。
影响因素:运动、劳动、进餐、高温环境、经前等。
发热的发生机理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通过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非致热源性发热:
如脑外伤、出血、炎症、甲亢、心衰等。
热型和临床意义
稽留热: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 ℃,但在37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呈波状
回归热:骤升至39 ℃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规律性,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胸膜炎等。
发热的伴随症状
伴有头痛、呕吐或昏迷可见于乙型脑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发热伴有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伴有关节痛常见于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
伴有淋巴结肝脾肿大可见于血液病、癌肿、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等。
伴有出血现象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败血症、麻疹等。
伴随结合膜充血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伴有皮疹常见于风疹、水痘、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等。
伴有咽痛可见于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急性喉炎等。
伴昏迷见于乙型脑炎、脑出血、斑疹伤寒、中暑等
发热患者的诊断要点
详细的病史询问
系统的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必要时科室讨论、扩大会诊、远程会诊
皮肤粘膜出血
皮肤粘膜出血(mucocutaneous hemorrhage)是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血管壁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见于过敏性紫绀、维生素(C或P)缺乏、感染及中毒等。微血管功能障碍常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老年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脆弱症(血管假性血友病)等。
2、血小板异常:当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皆可导致出血。
3、凝血功能异常:血友病

诊断学课件(改)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551 KB
  • 时间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