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拉西坦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王欢
(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剂科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按照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加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P<);观察组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吡拉西坦可有效减轻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以及患者的预后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吡拉西坦;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192-02
吡拉西坦为γ-氨基丁酸环形衍生物,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1]。本研究探讨吡拉西坦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中,男性有37例,女性有27例,平均年龄为(±)岁,平均出血量为(±)ml,45例为基底节区脑出血,13例为脑叶出血,6例为基底节区合并脑叶出血;对照组中,男性有40例,女性有24例,平均年龄为(±)岁,平均出血量为(±)ml,46例为基
底节区脑出血,14例为脑叶出血,4例为基底节区合并脑叶出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经颅脑CT检查,明确幕上脑实质出血的临床诊断。同时排除意识障碍、心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颅内肿瘤、混合性卒中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患的患者。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按照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包括吸氧、心电监护、调整血压和血糖水平、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应激性溃疡以及对症治疗。同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快速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内压,每天2次,疗程为8天。对照组按照上述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的变化情况。血肿体积的计算根据多田氏公式:(血肿最大面积层面的最长径×血肿最大面积层面的最短径×层面数)/2=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血肿体积-入院时的血肿体积)。患者出院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对其进行评估以判断预后,以评估结果≥3分评定为残疾。对比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结果。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
吡拉西坦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