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课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巴庙初中李明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学生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共分成山峰队、飞鸟队、十佳少年队等八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
,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学唱经典戏曲段子,绘制脸谱,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播放戏曲,营造气氛。
开场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受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味中国戏曲的悠长韵味。
下面我们就进入本活动课的第一个板块——智者为王。我先来公布比赛规则,我读完题目说开始后方可举手抢答,每小组每题只有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
活动一
请两组同学上台,每组三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活动二
知识问答竞赛。要求举手回答。
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书法、国画、中药)
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宋杂剧)
活动三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我们家乡的剧种,讨论: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活动四
运用戏曲知识来研读鲁迅〈〈社戏〉〉中关于绍兴社戏的描写。
P116:“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个黑的长胡子的演员外号叫什么?(铁头老生)是什么角色?(老生或须生,武生,武老生)属于戏曲哪个行当?(生)他的黑脸代表什么?(猛智)背上插四张旗,表示什么?(插的旗越多,越)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什么?(说明)
接着出场的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