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毫米的认识.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P1-2 例1 (3178)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说教材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由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组成。例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课本的长、宽和厚,引出当测量的长度不是厘米时要用到新知识“毫米”。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在测量过程中通过数尺子上1厘米刻度之间的小格,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在掌握进率后着重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举例,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材还安排了2道练习。从例题到练习的编排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增强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长度单位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第二个方面、说教法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长度单位,同时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0毫米=1厘米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毫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第三个方面、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学习10毫米=1厘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第四个方面、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里,我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个步骤、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哪几个长度单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能介绍一下吗?指名学生回答(米\厘米)

毫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