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间质瘤的诊治体会
210029;
2132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1月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8例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行直肠前切除术,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光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2例, CD117阳性者12 例,CD34阳性者12例,SMA阳性者5例,P53阳性者3例,S-100 、Desmin均为阴性。结论:肛门直肠指检、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合理的术式有利于预后和防止复发,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直肠;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93-0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Mazur等198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GIST属于间叶肿瘤的一种,其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GIST发病率极低,其中直肠间质瘤更为少见。本文对2004年1月~2014年11月所诊治的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给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为2004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的手术患者,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后标本通过病理证实。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34~67岁。首发症状为便血、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肿瘤均位于直肠中下段,其中壁内型12例,壁外型4例。
本组患者术前均接受肛门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检查,11例行MRI检查,术前
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
方法 16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4例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8例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行直肠前切除术,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其中1例为局部切除术18月后复发)。
2 结果
。所有病例切除标本在光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病理证实为直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2例,结果为:CD117阳性者12 例,CD34阳性者12例,SMA阳性者5例,P53阳性者3例,S-100 、Desmin均为阴性。
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门诊定期复查。本组16例,完全随访13例,随访时间5~54月,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14月复发,再次经肛局部切除,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后18月复发,再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22月因局部再次复发,死亡;其余患者无复发。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属间叶肿瘤的一种,其发病率极低,约1/10~2/10万,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1%,其中直肠间质瘤约占5%,占直肠间叶组织肿瘤的80%左右。直肠间质瘤是继胃、小肠外的第三位GIST好发部位。直肠间质瘤常见于中老年病人,年龄可发生于27~70岁,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55~60岁。
直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便血、肛门坠胀、排便次数增多、肛门直肠疼痛和梗阻等。其临床症状的发生与肿瘤的大小有关,体积较小者(<
直肠间质瘤的诊治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