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患者的内科护理
竺正艳(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 51811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67-02
【摘要】目的讨论克罗恩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克罗恩病的治疗首选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应劝导患者大量饮水,定期尿液镜检;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检查血生化,观察消化道出血倾向。
【关键词】克罗恩病内科护理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统称炎症性肠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同时可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克罗恩病患者21例,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32~65岁。
,常见脓血及黏液,每日2~3次。
,程度轻重不一,多位于右下腹。腹痛常于餐后明显。
,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易与肠结核和腹腔肿块相混淆。
,一般为中度或低热。急性重症病例或伴有化脓性并发症时可有寒战、高热。病程较长者可有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及低蛋白血症等。
,如鹅卵石征、假息肉征、线样征和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水肿。跳跃式分布的纵行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卵石样表现,黏膜活检有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
2 内科治疗
,应用高营养低渣饮食,静脉补充水分及营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腹痛、腹泻明显时可适当应用解痉剂及止泻剂,如阿托品、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等。
①柳氮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适用于慢性期和轻、中度活动期患者。剂量为4~6g/ d,分4次服用,一般3~4周见效。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于重症或暴发型患者。治疗剂量为泼尼松40~60mg/d,10~14天,以后可逐渐减量至5~15mg/ d,维持3~6个月。
3 护理措施
、忧虑、担心、恐惧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首先了解恐惧、忧虑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协助患者适应实际的健康状况;讲解疾病的发病特点,配合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尽量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了解家属的想法,改变家属的消极情绪,指导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关心体贴患者。
,间歇性发作。护理过程中,倾听患者主诉,正确评估疼痛程度,观察疼痛性质;鼓励安慰患者,向其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协助采取舒适体位;酌情采用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疼痛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痛觉;嘱患者利用疼痛间歇期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及时缓解疼痛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脉搏、呼吸、血
克罗恩病患者的内科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