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克罗恩病的内科治疗.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克罗恩病的内科治疗
涂征艳高妮娜(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16345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和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和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男女患病率相近。
1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隐匿,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常终身不愈。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不同而多样化。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活动期和缓解期长短不一交替出现,并在反复发作中呈渐进性进展。
消化系统表现
腹痛绝大多数患者均有腹痛,性质多为阵发性加重或反复发作的隐痛。以右下腹(回肠末端病变)多见,其次为脐周或全腹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暂时缓解。
如持续性腹痛、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急腹症,手术发现为克罗恩病肠梗阻或肠穿孔等。
腹泻为本病常见症状。多数患者每日大便2~6次,可呈糊状或水样,一般无哝血或黏液。如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腹部肿块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
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之一。分内瘘和外瘘,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霞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形成。
全身表现
发热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由于肠道炎症活动或继发感染引起。间歇性低热戈中度热常见,少数呈弛张热伴毒血症。
营养障碍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缺钙致骨质疏松等。因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等所致。
肠外表现
可有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溃疡、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肝炎等。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可分为狭窄型、贯通型和非狭窄非贯通型(炎症反应型)。
病变部位参考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确定,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和回结肠型。
严重程度无全身症状、腹部压痛、包块和梗阻者为轻度;明显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和并发症者为重度;介于其间者为中度。
2 治疗
克罗恩病的治疗原则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治疗目的是控制其炎症发作,缓解症状并维持缓解,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少渣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病情重者则禁食,可输液、补充白蛋白;严重营养不良、肠瘘及短肠综合征者,可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解痉止痛、止泻和控制继发感染等有助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必须戒烟。
药物治疗
活动期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对控制轻、中型患者的活动性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病变局限在结肠的CD患者为首选药物。由于水杨酸柳氮磺吡啶是
在结肠被细菌分解为5-ASA发挥抗炎作用,故对小肠CD无效。美沙拉嗪对病变在回肠和结肠者均有效,且可作为缓解期的维持治疗用药,用法同UC。
(2)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特别是以小肠病变为主、有肠外

克罗恩病的内科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