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山东省肥城市桃都中学孙洪军
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回来说:“这级学生怎么那么笨啊!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不会思考、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
我深有同感,初一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同,加上中学新教材的知识更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导致很多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因为不适应而掉队。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学生昨天才学会一些知识,今天再问他时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也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够做一些习题,可是到了课后,他却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或者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做完成等等。我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许多,有基础的原因,在课堂上,在教师精心地讲解下,他好象听懂了,实则没有完全听懂。于是,他们就会为一个错误跑办公室好几趟,或者是答案直接从同学那里嫁接过来敷衍了事。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孩子不愿意动脑筋思考。思考是学习的驱动力,是一件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思考,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愿望,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不可遏止的向往。思考是一把钥匙,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我觉得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思考,这个思考并不仅仅指是独立思考,还应该包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
一、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要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思考,甚至留下一些悬念,让他们去探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使不合适,只能正面的引导,而不能彻底否定,更不能挖苦、讽刺。因为能提出问题,最起码说他们动脑筋思考了,思考总比不思考好。一节课的知识,能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那才是成功的课。因为他们既体验了知识获取过程,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然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思考却正在遭遇着“生存”的危机。我们经常为完满的赶一节课的内容,就把一堂课的内容都灌输给学生,,因此索性把应
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过来,把学生该思考的东西全都包揽到自己头上。而此种做法无疑极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为我所讲的未必是学生最想听的,学生没有兴趣,所以他们就学的很被动,因此也就不会思考,不会学习。因此他们的成绩就上不去。“好学不如乐学”,老师们要做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思考的兴趣。
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首先要舍得“浪费时间”,必须让学生们经历一个像蝉一样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二、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应设法应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如小组合作交流,以及让学生讲课,让学生提问题,等等凡是有利于学生思考交流的,都可以运用到教学之中。在合作交流中,大家互相撞击思维的火花,不但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还能增强感情,获得自信自尊。想想平时教学中的每节课,我们老师常常讲得很多,讲得很细,对每个知识点也讲得很透,有时我们甚至还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予以强调。但学生好像很不领情,还是几次三番地出错。做过的题,考试时错了,甚至考试过的题,再考试时又错了,令人不可思议!老师们疑惑了: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仔细想一想,“学而不思则罔”,他们是在学,有的甚至很勤奋、很刻苦,但他们在死学,在死记硬背,如果没有亲自想一想知识的来龙去脉,那么对知识的掌握永远是模糊的!而他们自己通过劳动得来的呢,就不一样了!
三、问题解决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授
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