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 基础入门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基础与原理
SPC背景说明
中央极限定理(正态分布)
控制图原理
α,β风险说明
过程波动分析
过程能力指数
SPC 背景说明
导入: 质量的概念
传统的质量概念:只要符合规范就是合格。如图一:
SPC的定义: 尽量靠近中心线。如图二:
WHAT IS SPC ?
SPC是一种方法论。对过程数据进行收集,利用基本图形、统计工具加以分析,从分析中发现影响过程的变异,通过问题分析找出异常原因,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并借助过程能力分析与标准化,以不断提升过程能力。
常见的SPC误区
对质量特性的误解:产品质量(100%检查)
控制质量的方法仅仅是将不合格品挑出,而不是建立SPC控制。
忽视了工人对工艺改进的作用,有一种倾向:认为工人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没有个性、创造力、个人想象力,这将导致很差的质量。
质量被认为是一种负担,而不是提高效益和市场份额的关键。
SPC的作用---预防以及事中控制
检测的方法:通过质量控制来检查最终产品并剔除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这种方法是浪费的,因为它允许将时间和材料投入到生产不一定有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容忍浪费)
一种在第一步就可以避免生产无用的输出,从而避免浪费的更有效的方法是——预防(避免浪费)
对许多人来说预防的策略听起来很明智,甚至是显然的。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口号: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但光有口号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来实现这个策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基本思想是根据过程的情况,预测将来的趋势与变化,从而进行过程控制,使过程在受控中进行,预防不良品的发生。所以说SPC的特征是控制过程,防患于未然。
检测
输入
过程
客户
返工
报废
SPC 的三点特性
1. 经济性:有效的抽样管制,不用全数检验,并使制程稳定。
2. 预警性:制程的异常趋势可及时对策,预防整批不良。
3. 改善的评估:制程能力可作为改善前后比较的指标。
Shewhart : 控制图之创始人
. Shewhart博士发明。当时称为(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控制图在英国及日本历史
英国在1932年,. Shewhart博士到伦敦,主讲统计品质管制,而提高了英国人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工业方面之气氛。
就控制图在工厂中实施来说,英国比美国为早。
. Deming博士引到日本。
同年日本规格协会成立了品质管制委员会,制定了相关的JIS标准。
SPC入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