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临证举隅
杨萍(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 474650)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70-01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之名方,全方用药精简,组方巧妙,疗效确切,仅有七味药物组成,其功效为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症、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仲景及后世医家多以此方化裁,创立很多用于治疗内科杂病的有效方剂。笔者潜心研读此方,并灵活运用于临床,收效甚佳。兹举数例并就正于同道。
1 流行性感冒
刘某,男,46岁,2008年2月6日就诊。患者于三天前突然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在当地诊所诊断为“感冒”,经输液、打针、服药热退又起。自觉发热恶寒,头痛、咽痒微咳,全身困痛。检查:T:38·50C,咽部粘膜充血,血常规:,N:,L:,舌红苔微黄。脉浮数,诊断为:“流感”,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g,黄芩12g,西洋参10g,葛根12g,桔梗12g,知母10g,牛子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而愈
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常在冬春季流行。中医学虽对感冒分为风寒、风热等多种类型,但在临床中常遇到寒热不明显而难以明辨者,每以小柴胡汤化裁而获良效,因本方为少阳病主方,少阳主半表半里,在表者能解之,在里者能和之。方中西洋参虽有滋腻留邪之虞,但对年老、久病正气不足者,能起到益气和中,扶正祛邪之效,能明显缩短病程,并无明显副作用。
2 妊娠恶阻
杨某,女,25岁。停经48天,频繁呕吐一周。尿妊娠试验阳性。患者抑郁不快,脘腹满闷,神疲肢软,倦怠嗜睡,恶心呕吐,形体消瘦,脉弦细而滑,
苔薄黄,舌质边尖红赤。证属妊娠恶阻,肝胆郁热。治以疏泄肝胆,除逆止呕,养胃益气。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 10g,黄芩12g,半夏12g,西洋参10g,焦白术10g,炙甘草6g,竹茹12g,陈皮10g,砂仁6g,茯苓10g,生姜3片,大枣5枚服二剂后患者呕吐减少,食欲增加,精神渐振,继用上方五剂,呕吐得止。
按:妊娠恶阻是因胎而致病。受孕后,冲脉之气上逆,夹肝气横侮中土,胃虚失于和降,随冲气上逆而呕恶。小柴胡汤舒肝和胃,方中黄芩更能安胎清热,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全方辛开苦降,调和胎气,恶阻痊愈。
3 胃痛
贺某,女,50岁,2009年5月12日就诊。自述胃脘胀痛十天,痛引两肋,暖气频频,恶心,有时呕吐黄水,微恶风寒,纳差,舌淡红,苔白厚,脉弦滑。诊断为胃痛。证属肝胃不和。治宜舒肝和胃,调和阴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g,半夏10g,西洋参10g,白芍15g,香附10g,生姜4片,大枣6枚,3剂。复诊:胀痛已减,恶寒已除,纳食增加,唯觉胃脘痞闷,嗳气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原方去西洋参,加枳壳12g,厚朴10g,苍术10g,3剂而愈。
按:胃痛,虽有虚实寒热之分,但往往寒热并见。虚实夹杂,本案例虽以肝胃不和为主症,但伴有寒热,恶心呕吐黄水等少阳病主证。故取“但见一症便是”之意,而从少阳论治。原方中“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因而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以止痛,加香附以舒肝理气,使阴阳和,肝气舒,而病自愈。
4 偏头痛
陈某,女,36岁,2007年5月
小柴胡汤临证举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