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常规检查
濮彦周(江苏南通如东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如东 2264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尿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结论重视尿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标本血尿白蛋白尿尿pH 黏液丝隐血试验显微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297-02
尿液是血液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排泄产生的代谢产物。尿液在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排泄废物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血液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密切关系,因此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代谢情况及各系统功能状态,尤其与泌尿系统疾病直接有关。尿液标本取材容易,患者乐于接受,是进行疾病诊断、人群健康普查、检测疾病疗效的一项常规检验项目。现就尿常规检验中的几点认识介绍如下。
1 正确掌握尿液标本留置方法和送检时间
常规标本除急诊外,应嘱患者留取新鲜尿液,“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1]。“尿液标本最好在收集后2h内完成检查”,才能正确反映测定值,3h时GLU测定结果已与即刻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标本放置时间越长,GLU浓度越低。其机制可能是尿液含葡萄糖易受细菌分解。尿标本放置9h时,pH值明显上升,PRO、KET和LEU明显下降,且与即刻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尿液搁置过久;细菌可将尿液中尿素分解;KET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LEU破坏。尿标本放置时间超过6h时,NIT测定可能出现假阳性,这是细菌增殖的结果。
2 隐血试验的临床价值
隐血阳性,多表明尿液中有红细胞破坏,但在日常工作中其阳性率非常高,对一些溶血性疾病是有意义的。研究表明该试验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不大,诸如肾炎等,主要参考尿中红细胞。
3 血尿的试验诊断和来源鉴别
,“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为血尿”[2]。尿红细胞数增加,排除污染性血尿。
“肾小球源性血尿特点为红细胞变形,呈多形性改变。“非肾小球性血尿特点为红细胞外形均匀一致。(1)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经染色或不染色直接检查。变形红细胞>70%支持肾小球性血尿,变形红细胞<30%支持非肾小球性血尿。“混合性血尿:尿中含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依据某类红细胞超过50%,又可分为均一性或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2种”。实践证明,混合性血尿几乎都应考虑是肾源性的。(2)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如日本生产的UF100型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能直接给出尿液红细胞的数量和均一性。非均一性红细胞,支持肾小球性血尿:均一性红细胞代表非肾小球性血尿。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其敏感性为100%,%。(3)红细胞TammHorsfall蛋白(THP)免疫化学染色:着色红细胞>70%为肾小球性血尿,着色红细胞<30%为非肾小球性血尿。(4)尿常规鉴别法:镜下血尿伴蛋白尿或红细胞管型;镜
尿液的常规检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