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台湾学校德育改革新进展.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台湾学校德育改革新进展
摘要:本文展示了台湾1998年以来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举措,探讨了新课ˉ改背景下台湾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所发生的檗种种变化,并对其利弊得失进行了简要分嵴析。关键词:台湾学校德育
自1998蓄年推出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台湾学校的道垡德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台湾与大陆一衣涓带水,血脉相连,秉承着相同的历史与文俭化传统,在当今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面觳临不少共同的问题。台湾道德教育改革的豪成败,对大陆道德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嗓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台湾课改中德育压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蓄相比,本次台湾课改在培养目标的确定、科目的设置、教材编写的规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不再从传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角度界定教育目标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贡,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打破了钢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以“人与自己”、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为按线索,将所有的学科科目整合为语文、健袖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摘然与生活科技、综合活动七大学习领域。
其中,“社会学习领域”被认为是“充满燕各种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领域”,因而要蕙承担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新设学科,“社会学习领域”被界钢定为一个统整自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学习领域,内容包含历史文遨化、地理环境、社会制度、道德规范、政躅治发展、经济活动,民主法治、人际互动知、公民责任、乡土教育、生活应用、爱护环境与实践等方面,不仅涵盖和整合了原筛有的社会、历史、地理、公民、道德、乡嗍土教学活动等科目的内容,而且在范围上鸾比上述学科有了很大扩充。1993年和些1994年课程标准中要求开设的“道德皂与健康”、“公民与道德”科被取消,“垢道德教育”一词似有淡出台湾教育界之势弼。
台湾“教育部”颁布的《社会学习领域课程纲要》拟定了九大主题轴,作为该咩领域组织课程内容的框架,这九大主题轴屯依次是“人与空间”、“人与时间”、“ц演化与不变”、“意义与价值”、“自我崭、人际与群己”、“权利、规则与人权”橼、“生产、分配与消费”、“科学、技术鑫与社会”、“全球关联”。同时,《社会靶学习领域课程纲要》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四沥个阶段,即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ぽ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在学级分段的基猴础上,依据十项“能力指标”制定出“分算段能力指标”,再按各分段能力指标组织宴社会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
二、本次课婊改中德育改革的几个方面
受本次课程改颃革的影响和冲击,台湾学校道德教育出现枯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尽管台湾小苣学和中学的旧课程标准是分别制定的,但Т都十分注重道德教育。1993年的课程饿标准提出小学要把培养“德、智、体、群了、美均衡发展”的人作为设计目的,要求把课程设计的中心放在“品德教育”上(另一中心是“生活教育”);中学也同样允提出了五育均衡发展的设计目的,同样强妩调“品德教育”是课程设计的中心(另两东个中心是“生活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岐”)。而在新课程纲要中,课程设计的目荼标定位在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统整能力鳎、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和能进行终潸身学习”的人上,德、智、体、群、,美隋等概念在课程设计目标的界说中消失,“允品德教育”不再是课程设

台湾学校德育改革新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