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赵良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赵良勇
◆赵良勇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勃李中学 251813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化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探索。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讲究的是严密的逻辑性和唯一性,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显得高深莫测。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另外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程度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也导致了初中生数学成绩、能力之间的差异。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差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次:A层是优等生,B层是中等生,C层是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固定的比例来安排。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做到好中差相互搭配,便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和辅导,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经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重新对小组进行调整,并引入竞争
机制,激励学生积极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知识的深度的广度、接受新知的速度、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层时应做到: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都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都应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例题、基本运算、基本技能。对低层学生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提问、练习、辅导、评讲,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对中高层学生则要求在教师启导点拨后自主学习、理解、掌握。
(2)按教学内容分层。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3)课后作业分层。教师讲完一节课后,还要靠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如果全班采取作业要求一刀切的做法,那么A类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C类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此,应根据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分类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A、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赵良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