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陈红琴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赵甸卫生院 226332)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睡眠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抑郁、睡眠明显改善(P<),临床疗效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疗程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头晕;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240-02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1],临床上将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短期内难以治愈,该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头痛、头晕等,引发患者紧张、焦虑、抑郁[2],往往会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临床研究表明,针对该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大幅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我院积极开展此项临床护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汇报如下:
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l~71岁,平均(±)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①脑血管循环障碍,患者有头痛、头晕等症状;②未发现脑部局部病灶体征;③不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肿瘤等疾病。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分析,对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置。
方法
观察组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脑供血不足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头晕不适,患者普遍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较差。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②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辛辣食物,戒烟、禁止过度饮酒,让患者能够自觉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③头面部穴位按揉。指导患者进行头部太阳、百合、四神聪等穴位按揉,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具有镇静,安神,能够增加头部血氧供应等作用。④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引导患者开展适当户外运动,开展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⑤出院指导:叮嘱患者按照指导意见用药,监测血压、血脂,定期进行复查。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HAMD和PDSI评分改善情况[3]。HAMD量表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总分20-35分为中度抑郁,总分8-20分为轻度抑郁,总分<8分为没有抑郁症状;PDSI量表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进行综合性分析,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学方法
,
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