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控镇痛 应用研究的进展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肖建斌
病人自控镇痛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标准PCA即是病人感觉疼痛时按压PCA启动键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向体内注射设定剂量的药物, 其特点是在医生设置的范围内,病人自已按需调控注射止痛药的时机和剂量达到不同病人、不同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的镇痛要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从1994年12月开始使用PCA, 至今已接受急性疼痛PCA
治疗8000余例, 为了进一步认识PCA特将其临床应用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PCA的由来
PCA的设计思路来自定时、定量肌注止痛法(IM)和持续静脉滴注止痛法(CI)的客观评议IM的不足,如:起效慢,不能及时止痛;机体吸收及代谢止痛药的速度不一致,血药浓度波动大
1968年Sechzer提出了按需(on demand)止痛的用药概念
PCA的心理学基础
机体自我保护、逃避伤害的生理机能
疼痛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对记忆具有暗示效应
PCA给予病人行为控制与决断控制,允许病人自己控制给药时机,不必再求助于他人,在解决疼痛的同时进行了心理治疗
疼痛作为一恶性刺激,机体应激反应增高,术后疼痛对机体亦可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临床作用和表现
心肌做功增加心率失常
(源于儿茶酚胺和血心肌功能减退
管紧张素II的作用) 充血性心衰
呼吸系统
骨骼肌张力增加缺氧、高碳酸血症
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异常
肺不张、肺炎
内分泌系统临床作用和表现 ACTH增多蛋白分解代谢 皮质醇增多脂质分解 高血糖素增多高血糖 肾上腺素增多 胰岛素水平减少 睾丸素减少蛋白合成代谢减少 醛固酮增多钠水储留 抗利尿激素增多 皮质醇增多充血性心衰 儿茶酚胺增多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I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率增快
胃肠系统和泌尿系统临床作用和表现 括约肌张力增加胃肠绞痛 平滑肌张力降低恶心呕吐 尿潴留 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减少 网状内皮系统抑制免疫功能减弱 白细胞增多 杀伤T细胞功能降低 凝血机制 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 纤溶机制减弱血栓形成 激活凝血反应
PCA药理学基础
PCA的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