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
杨林
福州市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48 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48 %(26/48),%(21/48),无效1 例,%;结论对患有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优质的护理工作,这样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老年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提高。
【关键词】老年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230-01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状态是表现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猝死间的一种状态。患有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患者在临床没有比较典型的表现,该疾病的病情变化比较快,经常伴有一些并发症。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对患有此疾病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将患者预后改善。现对2014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 例,均为2014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男性33 例,女性15 例;年龄63~79 岁,平均年龄(±)岁;对全部的患者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患者的体
格、为患者做心电图以及24 动态心电图、为患者做心脏超声、测量患者的血糖、血脂、检查患者的心肌酶学,上述检查的标准都要与1979 年推荐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保持一致[1]。
护理措施
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老年人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病情发生突变的几率较高,为了保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掌握方便及时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出现的自觉症状进行密切观察,特别是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情况的出现;对具有提示心功能受损的一些客观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的情况不乐观,需要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对其进行心电监测。
心电监护:①患者出现的变化:如果患者的心肌出现严重缺血、疼痛感较强或者心功能出现衰竭的情况下,患者就会出现心律增快的情况。当患者的出现心绞痛症状时或此症状发作完后,患者如果出现了频发性室性早搏、室速等症状时, 就代表患者的心肌严重缺血。
病情变化的标志就是心律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夜间,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进行输液,如果发现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都增高,应当使患者保持半卧状态,将患者的输液速度调慢,从而实现减少患者患有稳定型心绞痛(AP) 的几率[2]。②患者心电图ST-T的变化情况:大多数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会出现暂时性缺血性ST段下移的情况, 同时会出现T波低平、双向、倒置或显冠状T波的现象,如果患者患有损伤型心绞痛,那么S-T段就会抬高,出现病理性 Q波,此时就代表患者患有急性心梗。
输液护理:患者进行输液时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