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师生互动 优化课堂.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师生互动优化课堂
——浅谈新课程下实现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渠道
陕西丹凤中学杨玲芝
近年来,教育界各种课改进行得有声有色。但谁也不能越雷池一步把自己的班级变为试验田,进行各种课改的尝试,只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辛勤耕耘,以期收获丰硕成果。
听了不少的公开课、优质课,心里有不少隐忧,感觉是在看戏,在看一场欲先演练成熟而在特定时间与“观众”见面的戏。似乎教师摇身一变,竟活脱脱为大导演,教师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学生的配合默契有余。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做给评课领导与听课教师看的,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被我们的教师演绎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搞得热热闹闹,可效果呢?我想大多数学生看了“热闹”,而忽略了“门道”。
的确,新课程没有给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教学模式予以定格,这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不过自由发挥,并不是天马行空,笔者认为,课堂师生互动,应有一个合理科学的互动渠道。
一、要善于设置高质量的问题
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个大问题,从较高的起点激励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要能生发出若干个小问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般来讲,大问题与小问题可以是演绎关系,也可是归纳关系,可以是放射性关系。这几种形式,要视具体课文和学生实际而定,它可以在导语部分设置,也可以在中心内容的环节,它可以是课堂的重、难点,也可以是能引出重难点的“导火线”式的问题。
如我在教《我与地坛》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从那天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在地坛里究竟得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是中肯的,有的说,地坛四百年风雨沧
桑而生命更为精彩、更为炽烈,正告诉作者虽残疾但也是要坚强地活下去,有的说,给作者超脱的、安慰的,是这里宁静的氛围,容他的心灵在此栖息的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课进行得较为顺利。于是我又顺着思路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的地坛吸引了‘我’,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有关地坛景物描写的片断印证了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这一特点,这样以大带小,步步解读文本。
另外,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层理解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所以应多设置类似的问题,如“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你从哪几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如在教《邶风·静女》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这次约会写了两件礼物——彤管和荑,有的同学说荑(茅草)是捡来的,我们可以思考哪个词更能表达静女的心意?同学回答有拣、挑、采、拾等,最后达成一致用“采”,然后又明确“为什么用‘采’合适?”而这个问题又不难回答,因为“采”寄托着静女的真情,接着让学生思考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学生的看法是“爱人及物”,这样的回答是合理的。
二、教师要不断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
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得来的,能力也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在主动

师生互动 优化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