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教)
第一课《沁园春•雪》
妖娆(yāoráo)
风骚(sāo)
一代天骄(jiāo)
单于(chán yú)
成吉思汗(hán)
第二课《雨说》
田圃(pǔ)
喧嚷(xuān rǎng)
洗礼
襁褓(qiǎng bǎo)
温声细雨
润如油膏
喑哑(yīn yǎ)
留滞(zhì)
第三课《星星变奏曲》
静谧(mì)
凝(níng)望
颤(chàn)动
萤(yíng)火
朦(méng)胧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栖(qī)息
夜莺(yīng)
微漾(yàng)[来源:学§科§网Z§X草茸茸(róng)
修葺(qì)
第一课《沁园春•雪》
莽莽:词中指无边无际的意思。
须:等到。
分外:格外。
妖娆:艳丽多姿。
输、逊:都有差、失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概指广义的文化。
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第二课《雨说》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浅浅的余寒
留滞:停滞,不疏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知悉:知道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膏油: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忍冬:能够忍受冬寒的意思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第三课《星星变奏曲》
变奏曲:运用变奏首发谱写的乐曲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朦胧:不清楚,模糊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昏晕: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失去知觉
田圃:田园。
喧响:发出声音很大的响声。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二、文句采撷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9、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
,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蛔在草茸茸的山上呜叫。
11、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三、文学资讯
第一课《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第二课《雨说》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
表处女座《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来源:学*科*网Z*X*X*K]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得时候,就不幸与世长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