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诗,诗达画意
孙菊花江西省德安县蒲塘小学 330400
我们的古诗教学很容易步入一个机械模式,首先是教师范读古诗,再让学生试读、齐读,接着理解重点字词,解释诗句的意思,最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这样机械地学,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诗画结合法能够改变尴尬的古诗教学局面,将诗画融为一体,画中有诗,诗达画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张扬他们的个性,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学习,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知识。
一、由画入诗,感受诗美
在古诗教学中能灵活、有效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活泼多彩、妙趣横生。因此,教学中由画入诗、诗画结合,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之中,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记得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感受并描述一幅幅画面,再借助“溪”把画面连起来,让诗人领着读者去村子中走走看看。诗词画面的“分”、“合”,实际上是带着学生反复涵泳,整合头脑中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不仅能读懂诗词,更能体会到诗词独特的韵味。
二、读诗绘画,理解诗意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互相生发、相得益彰。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我在教学古诗《山行》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远山上画几个屋
顶表示;有的认为屋子应该隐约出现在浮云之间;有的认为只需在弯曲的山路上画上几个农作归来的人;还有些同学认为只需在远山之间画上袅袅炊烟即可……虽然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已经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三、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教学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我在《渔歌子》的教学中巧妙地将理解诗词意思蕴含在画面想象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致盎然。
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感情;诗词言志,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诗词很多时候还能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画面。那么,从这首词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边读边用笔把词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师:谁来说说,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生:还有“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师:看到这些景物,老师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猜猜我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是从“桃花流水”感受到的。
师:聪明!那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词,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你能从词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学生再次自由地读这首词。)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画面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
画中有诗,诗达画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