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与 措施
成绩
指导教师
作者姓名张爱新学号 201617009
工作单位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车家上章幼儿园
专业学前教育类别教育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与 措施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并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课程数量等方面,根本原因是幼儿教育的市场竞争激烈、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和教育标准失衡造成的。因此,应通过积极宣传学前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学前教育和制定正确的教育评价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对策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在学前教育中纳入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育重心趋向于小学,缺少对幼儿行为习惯、生活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脱离幼儿园办学理念。这种忽略小学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的“小学化”教育背离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初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活动为教学手段。游戏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副产品。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采用灵活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等方式开展游戏教学。但是,幼儿园为了追求学习效率,采取小学课堂教学形式。幼儿与小学生一样在教室里接受知识,如读卡认字、讲解字词和书写练习等。幼儿教育方式与小学完全一样,毫无游戏色彩可言。
,侧重知识数量和难度。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表象认知阶段,思维能力比较差,无法完成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但是,普遍存在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甚至将小学低年级的课本作为教学材料,把学习数学运算、学习读写和背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要求幼儿掌握一些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和语文知识。如此强化知识的教学内容严重偏离教育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教学的规定,使幼儿生活常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得不到落实,很难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用小学制度对幼儿行为进行管理。幼儿每天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时间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幼儿园课节数一般控制在2~4节,每节30分钟,而小学课节数一般在5~6节,每节40分钟。但是,许多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与小学一样,基本以集体教学为主,规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安排了统一的教学内容,实施文化课教学,游戏教学活动占据的课节很少。
,早期专业特长过度开发。许多幼儿园为了吸引学员,常常开办特色教学班,幼儿除了学习生活常识之外,还要学习英语、计算机、钢琴、绘画和舞蹈等课程。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特长,花时间和金钱进行某方面特长训练。使幼儿超负荷学习,影响正常成长。
二、学前“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望子成龙”的急躁心态。近年来,家长对幼儿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顾幼儿能否承受压力,强迫幼儿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特长。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急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种强迫性的学习行为,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阻碍幼儿身心发展。
。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与-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